中醫學認為,筋膜炎的發生機理是病人受到反復的勞損、風寒濕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導致局部經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故疼痛是其主要表現。
急性傷者多有外傷史,如行走時足部突然踩著堅硬物或下樓時不小心足跟著地過猛。
慢性損傷者多見於中老年人,女性較男性多發,起病緩慢,可有數年病史,典型症狀是在晨起或長時間休息後開始站立行走時,逐漸出現足底及足心的疼痛,不敢行走或跛行,檢查可有整個足底筋膜的壓痛,以足跟骨內側處及前足底明顯,足趾、踝關節在被動扳向足背時疼痛和壓痛更明顯。
根據其發病機理,中醫治療的方法可以分為以物理治療、針灸治療以及活血化淤、消腫止痛、溫經散寒的中藥外洗等:
物理治療:一,冰敷:這一點很多患者被誤導而用熱敷,結果是症狀越來越重,正確的做法是毛巾包裹冰塊敷於足跟和足底處,每天2次,每次20分鐘。
二,對於扁平足的患者可以使用特殊足墊支持足中弓區域以使筋膜張力下降,要穿氣墊運動鞋,但有兩個重點,一是鞋子的後跟是有包背的,可以像塑腰一樣把腳踝底的脂肪組織塑起來;二是鞋底要軟,才不會碰到痛點。
三,體療:牽拉練習拉長跟腱和足底筋膜以提高疼痛的阈值,具體做法是屈膝放松跟腱,將前足扳向足背使足底筋膜緊張,持續30秒,反復進行5分鐘,每天兩次。
中藥外洗:藥用伸筋草30克、透骨草30克、海桐皮15克、丹參10克、五加皮15克、木瓜15克、懷牛膝15克、茯苓皮20克、紅花15克、川芎15克加水適量煎煮去渣先熏後泡洗足部,每日兩次。也可以外敷一些具有活血化淤、消腫止痛、溫經散寒作用的膏藥。
針灸治療:中醫針灸治療宜養血舒筋,活血止痛。選用阿是、昆侖、僕參、太溪、水泉、然谷等穴,用毫針刺施以平補平瀉法,每日1次,重用艾條溫和灸,每次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