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中醫骨科 >> 針灸法治療頸椎骨質增生

針灸法治療頸椎骨質增生

  中大附院李主任介紹說中醫運用針灸之法治療頸椎病變(頸椎骨質增生),有針法和灸法兩法。常以辨證取穴,主穴多到頸部、肩部穴位,諸如風池、風府、完骨、玉枕穴以及天柱、大椎、大杼、肩中俞、肩外俞、曲恆、天宗、肩井等穴位。此外,常依證加以四肢、軀干等部位的配穴。

  中醫認為,經絡在人體內起重要的生理作用。其縱行為經,橫行為絡,內聯五髒六腑,外絡肢節,分布於人體內外、上下,運行氣血,榮養全身。所謂針灸的的穴位,就是經絡循行氣之輸注部位,故許多穴位有輸通經絡,調和氣血,補虛瀉實,平衡陰陽,以及扶正祛邪之功效。

針灸法治療頸椎骨質增生

  諸型頸椎病的治療,各家針灸選穴與配穴多不盡相同,但治療常有良效。中醫針灸治療頸椎病(頸椎骨質增生)配穴原則大致如下:

  (1)風寒濕型頸椎病變;手三裡、曲池、內關、列缺、神門、後溪等穴並以灸法為佳,可祛風溫寒除濕。

  (2)氣滯血瘀型頸椎病變:太淵、合谷、足三裡、豐隆、懸鐘、太沖、湧泉等穴。

  (3)痰濕阻絡型頸椎病變:內關、後溪、心俞、膻中、懸鐘、太沖等穴。

  (4)肝腎不足型頸椎病變:環跳、委中、足三裡、陽陵泉、三陰交、懸鐘、昆侖、湧泉等穴以及關元、氣海、腎俞、長強等穴。

  (5)氣血虧虛頸椎病變:足三裡、陽陵泉、三陰交、關元、心俞等穴。

  針灸治療過程中,穴位出現酸、麻、脹,以及經絡傳導感,即為得氣,常可得到較好的治療效果。為了得氣,醫者取穴應准確,進針深淺適度,還可運用提插、刮柄、捻轉、彈針等手法,促使得氣。針法每日施治1次,每次主穴與配穴宜選5~10個穴位,交替使用,3~5分鐘施針法1次,10~15日為1個療程,療程宜間隔3~5日為好。

  針法治療頸椎病變,應防止滯針、彎針、折針、暈針等意外事件發生,患者如果出現不適,應及時處理,防止意外發生。由於頸椎病患者病情各異,故在應用針灸療法時,選擇的穴位會有所不同,本文中選擇的主穴和配穴僅供參考。

  灸法可用於各型頸椎病變及頸椎骨質增生,尤以用於風寒濕型頸椎病變(頸椎骨質增生)和肝腎不足型頸椎病變(頸椎骨質增生)為好,臨床上常用的灸法有多種。

  (1)艾卷灸法:將艾卷一端點燃後,於穴位上熏烤,大多距穴位2厘米左右定位灸。亦可行有節奏地一起一落的雀啄灸。有的醫者於穴位行環形或直行移動灸法。炙法的熱度,應以局部皮膚溫熱而不感灼痛為宜。

  (2)艾炷灸法:將艾絨制成塔錐形,直接置於穴位上,亦可隔以鮮姜片或鹽等物質,點燃灸之。艾炷柱臨床上稱之1壯,一般灸療,可3壯至9壯。

  (3)溫針灸法:先進行針刺療法,使之得氣後,將2厘米左右艾卷套在針柄上,然後點燃,使艾的熱量通過針體傳導至穴位深部。

  灸法每次主穴與配穴宜選擇5~10個穴位,交替使用,10~15日為1個療程,療程宜間隔3~5日為好。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