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中醫骨科 >> 頸椎病不適試試中醫療法

頸椎病不適試試中醫療法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節失穩、松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並引起各種各樣症狀和體征的綜合征。

  頸椎病患者常伴有惡心嘔吐、記憶力減退、精神抑郁、頭痛、頭暈、血壓不穩,嚴重者可出現癱瘓和大小便障礙,若有上述兩種或兩種以上症狀,一定要及時檢查,以免錯失最好治療時機。頸椎病可發於任何年齡,以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多。頸椎病是多種疾病的根源,其退行性病變是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並非一日之寒。因此,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才能擁有健康的生活。

  傳統中醫對頸椎病辨證分型論治,可以提高療效,縮短療程,減輕患者的痛苦。通常中醫將頸椎病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氣血兩虛夾淤型

  常見於椎動脈型頸椎病。主要表現為:頭昏,眩暈,視物模糊或眼睛疼痛,頸部酸痛,身軟乏力,有時也感到雙肩疼痛。舌淡紅或舌淡胖邊緣有齒痕。苔薄白而潤,脈沉細無力。治療時以益氣養血、活血通絡、醒腦寧神為主。

  寒濕阻絡型

頸椎病不適試試中醫療法

  常見於頸椎病頸型和神經根型。主要表現為:頭痛或後枕部疼痛,頸部感到僵硬,無法順暢地轉頭,一側或兩側肩臂及手指感到酸脹痛麻;或頭疼牽涉至上背痛,肌膚冷濕,畏寒喜熱,頸椎旁可觸及軟組織腫脹結節。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弦。治療時以祛寒除濕、溫經活血、通絡止痛為主。

  氣陰兩虛夾淤型

  常見於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頸椎病。主要表現為:經常眩暈,嚴重的一日數十次,即使臥床也視物旋轉,伴有惡心、嘔吐,身軟乏力,行走不穩,或煩躁易怒,心悸氣短,咽干口苦,失眠多夢等。舌紅、苔薄白或微黃而干,或舌面光剝無苔,脈沉細而數,或弦數。治療時以益氣養陰、調和氣血、安神醒腦為主。

  推拿手法治療

  1、作用與適應證

  中醫學認為頸椎病系因頸項長期勞累,氣血失和,加上外感風寒、阻滯經絡所致,推拿治療可以調和氣血,桂風散寒,疏筋通絡,從而達到解痙止痛的作用。推拿適用於除了嚴重頸脊髓受壓的脊髓型以外的所有各型頸椎病。

  對於脊髓型頸椎病,傳統不主張進行推拿治療,認為有可能加重脊髓損害,但國內已有安全有效的牽引和推拿治療的報道,因此,輕型脊髓型頸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療,只是手法宜溫和,免除旋扳手法。

  2、方法

  頸椎病的推拿手法應剛柔結合,切忌粗暴,常用手法程序如:

  (1)在頸背部反復作掌揉、探法和一指禅推法,然後在頸肩部的督脈、手三陽經的部分俞穴如風池、風府、肩內俞、肩井、天宗、缺盆等穴作點、壓或拿法,再在斜方肌與提肩胛肌處行彈撥法。若為神經根型,手法治療應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若為椎動脈型,應包括頭、臉部的百會、太陽等穴位。接著用旋扳手法。最後以抹法、叩擊、拍法作結束。

  (2)施行旋扳手法時,先囑患者向一側旋轉頸部,施術者兩手分別置於病人的下枕部和枕後部順勢同時稍用力旋轉頭頸。此時必須注意:1、旋轉角度不可過大。2、不可片面追求旋頸時可能發出的“咔嗒”聲。3、脊髓型及椎動脈型頸椎病不作旋扳手法。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