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中醫骨科 >> 各種骨質增生症狀中醫對症下藥

各種骨質增生症狀中醫對症下藥

  治療此病的方法有很多,可用常規的紫外線療法進行治療,也可用藥物進行治療。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骨質增生的中醫辨證治療法,供大家參考。

  中醫在辨證分型上,一般主張分為虛實兩大類,虛包括肝腎陰虛和氣血虛弱型,實包括風濕寒邪侵襲,痰濕內阻和氣滯血瘀型。

各種骨質增生症狀中醫對症下藥 

  (1)外邪痺阻中年以後,肝腎不足,氣血漸虛,衛外不固,風濕寒邪乘虛入侵,導致氣血瘀滯,搏結於頸項筋骨,經脈不通,筋骨肌肉失於氣血的溫煦和濡養而致。

  症見:頭頸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處,喜熱惡寒,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後頸部可觸及到條索狀物和壓痛點,上肢沉重無力,伴有頭沉、胸悶、納呆等症狀,舌質正常或發黯,舌體肥胖或有齒痕,脈沉遲或弦滑。

  治法:祛風散寒、舒經通絡除痺。

  方藥:蠲痺湯加減。羌活15g,防風12g,當歸12g,炙甘草6g,赤白芍各12g,炙黃芪15g,片姜黃12g,生姜6g,蘇木10g。本方益氣和營,祛風利濕,為風邪偏勝,麻木較重者而設。若疼痛劇烈、寒邪較盛者,加制川烏、附子、細辛、桂枝以散寒止痛;若濕邪偏勝者,可加海桐皮、希莶草、路路通祛風除濕,通經活絡。

  (2)痰濕阻滯中年以後腎氣漸虛,氣化無力,水不得化氣,即停蓄而為痰飲;且體虛易招風邪侵入,風痰相搏,阻滯頸部經絡而發病。

  症見:頭項強痛,肩臂酸脹不適,肢體沉重,伴有頭重腦脹,胸脘滿悶,少食多寐,苔白膩,脈沉滑。

  治法:燥濕化痰,理氣通絡。

  方藥:指迷茯苓丸加味。茯苓12g,黃芩10g,陳皮12g,五味子10g,桔梗6g,姜半夏9g,白芥子10g,地龍12g,膽南星10g。本方燥濕化痰,理氣通絡。若兼見瘀阻經絡者,可酌加三七、穿山甲、地龍以助其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力;若兼見有風寒者,可酌加桂枝、羌活、靈仙等以祛風濕,止痺痛;若兼見眩暈者,加天麻、白術;兼見胸痺者,加丹參、瓜蒌、郁金。

  (3)氣滯血瘀由於外傷和勞損,使椎體緣組織間隙出血而成瘀,瘀血阻滯經絡發為本病。

  症見:頭頸肩背及四肢麻木、刺痛、痛有定處,拒按,夜間加重,伴有頭暈眼花,視物模糊,失眠健忘,驚惕不安,胸悶胸痛,煩躁,面色不華,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脈多細澀和弦澀。

  治法:活血化瘀,疏通經絡。

 各種骨質增生症狀中醫對症下藥

  方藥:化瘀通痺湯加味。當歸18g,丹參30g,雞血籐21g,制乳沒各9g,元胡12g,葛根18g,透骨草21g,姜黃12g,穿山甲10g,地龍12g。本方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偏寒者,加桂枝、制川草烏、細辛;偏熱者加敗醬草、丹皮。若氣虛者加黃芪;若兼見痰濕者,加白芥子、膽南星;若兼有胸痺者加薤白、郁金、瓜蒌、半夏。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