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中醫骨科 >> 中醫針刺治療頸椎病

中醫針刺治療頸椎病

  中醫根據頸椎病的發展過程將其分為三型:初起為太陽經輸不利型,邪氣在表;邪氣入裡則為痺證型;病久氣虛則發展成肝腎不足型。

  (1)主證:

  太陽經輸不利型:頸項強硬,頸肌發僵或拘攣,並有肩背、四肢疼痛(尤以上肢為著),頭痛頭重,畏寒,全身發緊。

  痺證型:頸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處,喜熱惡寒,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後頸部可觸及索條狀物並有壓痛,上肢沉重、麻木或有肌肉萎縮,指端屈伸不利,不知痛癢。

中醫針刺治療頸椎病

  肝腎不足型:病程遷延,精血耗傷則可見頭暈;眼花,耳鳴耳聾,頭腦脹痛、發空,牙痛,失眠多夢,面潮熱,腰膝酸軟,筋肉怵惕,肢體抬舉無力,頭搖身顫,步履蹒跚,甚則癱瘓,或有二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等。

  (2)治則:祛風散寒,疏筋活絡,理氣止痛。

  (3)處方:落枕、阿是穴、頸椎夾脊、風府、大椎、天柱、大杼、風池、肩井、天、天宗。

  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分布區疼痛取大椎、陶道、風府、天柱、督俞、昆侖。

  手陽明大腸經分布區疼痛取曲池、手三裡;

  手太陽小腸經分布區疼痛取天宗、肩中俞、肩外俞、小海;

  手少陽三焦經分布區疼痛取天、天井、支溝、懸鐘、丘墟。

  一般局部取穴取患側,遠端取穴取健側,循經取穴或患側或健側。每次選3~7穴。每天一次,七次一療程,療程間隔2~3天。

中醫針刺治療頸椎病

  若屬太陽經輸不利之表症,可加雙側合谷、列缺、太陽、上星、印堂。

  若為痺症型,上肢麻重者加肩骨禺、曲池;指端麻木者加合谷;頭暈加風池、百會。

  若肝腎不足者,加腎俞、肝俞、氣海、足三裡等穴。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