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主要表現為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尤其是晨起時或休息一段時間後,雙腳觸地的頭一兩步,疼痛最劇烈,行走幾步後疼痛減輕,但隨著活動的增多,疼痛又會逐漸加重,因而往往有“重-輕-重”的疼痛特點。該病多發生於中老年人,男性略多於女性,特別是肥胖者、運動員、長期站立或行走者更容易發生。
中醫認為,足跟痛多屬肝腎陰虛,筋骨失養,加之感受風寒濕邪而導致的筋骨慢性勞損,由於筋脈不通,氣血阻滯,所以疼痛。治療當以滋補肝腎、行氣活血、散寒止痛、溫通經絡為法。
《本草正》記載:“艾葉,能通十二經,而尤為肝脾腎之藥,善於溫中、逐冷、除濕,行血中之氣,氣中之滯”。艾灸產生的熱力和藥力通過腧穴傳入機體,可以起到溫通經絡氣血、補虛助陽、散寒通滯止痛的作用,故臨床多采用艾灸的方法治療足跟痛,包括隔姜灸、麥粒灸、溫針灸等。
艾灸療法簡便易操作、舒適無疼痛、見效快、療效好、經濟實惠,在家自己就能做。將一根艾條點燃,對准疼痛部位,類似麻雀啄食般,一起一落地施灸,給以較強烈的溫熱刺激;也可均勻地上下或左右方向移動,或作反復地旋轉施灸。一次灸15分鐘左右,以局部皮膚出現紅暈為度。施灸過程宜均勻,切勿亂灸、暴灸。對於反應遲鈍、局部感覺減退或消失的人,應注意觀察皮膚顏色及溫度,勿灸過量,避免燒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