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為什麼會移位?骨折類型很多,其中有的骨折沒有移位,有的骨折移位比較大。一般來說前者症狀輕,治療簡單,後者症狀重,治療比較費事。
骨折移位主要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一是暴力作用的強度、作用方向及性質。如桡骨遠端骨折,發生於跌倒時手掌撐地,身體重力和手掌向上的反作用力交集於桡骨遠端,骨折遠段向背側和桡側移位。
二是肢體骨折遠側段的重量。如鎖骨中段骨折i近段常因胸鎖乳突肌牽拉而向上、向後移位,遠段則因上肢重力下墜而向下移位。
三是肌肉牽拉力。正常情況下,肌肉保持一定收縮力,骨折後由於疼痛刺激,發生強烈收縮,力量不平衡,引起重疊或成角畸形。如股骨干上1/3骨折,近段受臀部肌肉牽拉而產生屈曲、外展、外旋移位,骨折遠段則向後、向上、向內移位。
四是搬運及治療不當。肢體重量雖不大會突然改變,但重心卻可隨肢體伸屈活動而變化。重心離骨折線越遠,移位可能越大。石膏外固定,不但增加了肢體重量,同時由於骨折上下關節被固定,使肢體重心遠離骨折線,容易發生移位。治療時必須充分考慮。
完全骨折時,常見的移位有成角、重疊、分離、旋轉和側方移位5種類型。而實際見到的移位,是這幾種類型的組合,或以其中一種為主。除了重疊與分離不可能同時發生外,其他組合都可能存在。
經過手法整復,采用適當外固定後,對位穩定,不易再次錯位的骨折,稱為穩定骨折。通常橫斷骨折,或帶鋸齒形的輕度斜面骨折,若周圍肌肉不厚,復位後容易卡住,一般不會再次錯位。除了四肢骨折外,椎弓完整的椎體壓縮性骨折,亦屬於穩定骨折。穩定骨折,手法復位外固定效果滿意,不必手術。
也有些骨折經手法整復後,當時X線片上位置良好,但幾天以後又發生移位,這種骨折稱作不穩定骨折,如斷端為長斜面或螺旋狀的骨折。有些粉碎性骨折也不穩定。有的一根骨頭幾處斷裂,或發生骨質缺損,或雖為橫斷骨折,但周圍肌肉豐厚,不易進行外固定,如大腿股骨骨折,也是不穩定骨折。這類骨折,治療中應設法維持位置,常需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