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折 >> 關於骨折 >> 骨折後如何治療有講究

骨折後如何治療有講究

  受到外力猛烈撞擊或者摔倒,甚至發生一些小意外,都有可能導致身體的某個部位出現骨折的情況。那麼,出現骨折後該怎麼處理呢?畢節凱帝醫院醫務科科長游永鴻介紹了幾種常見的骨折及治療方法。

  第一種常見骨折為尺桡骨雙骨折,這種由尺骨干和桡骨干同時發生的骨折,遇到打擊或機器傷害的直接暴力、跌倒手掌觸地的間接暴力、受外力同時前臂又受扭轉外力的扭轉暴力,都有可能導致尺桡骨雙骨折。

  發生尺桡骨雙骨折後,一般常見的錯誤治療方法是未拍片了解骨折移位方向而直接手法復位且復位後不管對位對線好不好,這可能造成前臂畸形、旋轉功能受限。

  那麼該如何正確治療呢?游永鴻說,兒童青枝骨折多有成角畸形,可在適當麻醉下輕柔手法牽引糾正,石膏固定6~8周,亦可用石膏楔型切開法糾正成角畸形;有移位骨折則先縱向牽引糾正重疊和成角畸形,復位後用長臂石膏管型固定8~12周,石膏成型後立即切開松解,固定期間要注意觀察肢端血循環,防止發生缺血攣縮。腫脹消退後,及時調整外固定松緊度,注意觀察和糾正骨折再移位。

骨折後如何治療有講究

  還有一種方法是開放復位、內固定,這種方法適用於手法復位失敗者或復位後固定困難者,以及上肢多處骨折、骨間膜破裂者與開放性骨折傷後時間不長、污染較輕者等。

  游永鴻提醒,“傷筋動骨一百天”,患者在醫院治療允許出院之後,還需要注意一些事項,如尺桡骨骨折的患者經醫生復位固定後要休息,配合醫生治療;沒有長骨痂時不下地,不改動夾板或內外固定裝制;內外敷藥要及時,服藥要遵醫囑;定期復查,適當功能鍛煉。

  另一種常見骨折是股骨干骨折,股骨干骨折多由強大暴力造成,一部分骨折由間接暴力所致,如汽車撞擊、重物砸壓、輾壓或火器傷等,以及因間接外力致傷者高處墜落或機器絞傷等。

  股骨干骨折錯誤的治療是未拍片了解骨折移位方向直接手法復位及復位後不管對位對線好不好,可能造成大腿畸形、功能受限。

  “其實股骨干骨折治療方法比較多,主要有非手術療法和手術療法兩種。”游永鴻說,股骨干骨折因周圍有強大的肌肉牽拉,手法復位後用石膏或小夾板外固定均不能維持骨折對位。因此,股骨干骨折不論何種類型,皆為不穩定型骨折,必須用持續牽引克服肌肉收縮,維持一段時間後再用外固定。

  常用牽引方法有懸吊牽引法(牽引時,除保持臀部離開床面外,應注意觀察足部的血液循環及包扎的松緊程度,及時調整,以防足趾缺血壞死);動滑車皮膚牽引法(羅索氏牽引法),牽引前可行手法復位,或利用牽引復位;平衡牽引法適用於青少年及成人股骨干骨折。

  除此之外,還可采用手術方法,但有關股骨干骨折手術及內固定材料選擇,不可濫用,防止感染及骨折不愈合的發生。

  游永鴻說,股骨干骨折的患者經醫生復位固定後要休息,配合醫生治療。沒有長骨痂時患肢不能下地,定期復查,適當功能鍛煉,不適隨診。

  第三種常見骨折為股骨頭骨折。股骨頭骨折多因較強的間接暴力所致,可以單獨發生,但更多的是合並於髋關節脫位。髋關節脫位可合並股骨頭上方的骨折,髋關節後脫位,可並發股骨頭內下方的骨折或頭上部的骨折,有時也可見到股骨頭粉碎骨折。

  股骨頭骨折可采用非手術治療,如無錯位型骨折的治療一般采用患肢牽引4~6周的傳統療法;手術治療則通過人工股骨頭置換術,主要適用於股骨頭骨折不愈合或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者。其優點是可早期使用患肢,不存在骨折不愈合的問題;缺點是並發症多,如感染、松動、下沉或穿入骨盆等。而且時間越長,並發症越多,一般不適於青壯年患者。

  同時,髋關節脫位往往和股骨頭骨折同時存在,在治療髋關節脫位時還要注意有無髋臼骨折,需要一並處理,因此股骨頭骨折的患者經醫生復位固定後要休息,配合醫生治療,同樣沒有長骨痂時患肢不能下地,定期復查,適當功能鍛煉,不適隨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