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是指骨結構的連續性完全或部分斷裂。多見於兒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時有發生。病人常為—個部位骨折,少數為多發性骨折。經及時恰當處理,多數病人能恢復原來的功能,少數病人可遺留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
骨折該如何科學治療呢?
骨折病人的典型表現是傷後出現局部變形、肢體等出現異常運動、移動肢體時可聽到骨擦音。此外,傷口劇痛,局部腫脹、淤血,傷後出現運動障礙。
治療骨折的最終目的是使受傷肢體最大限度的恢復功能。因此,在骨折治療中,其復位、固定、功能鍛煉這三個基本原則十分重要。
1、復位
是將骨折後發生移位的骨折斷端重新恢復正常或接近原有解剖關系,以重新恢復骨骼的支架作用。復位的方法有閉合復位和手術復位。
2、固定
骨折復位後,因不穩定,容易發生再移位,因此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將其固定在滿意的位置,使其逐漸愈合。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夾板、石膏繃帶、外固定支架、牽引制動固定等,這些固定方法稱外固定。如果通過手術切開用鋼板、鋼針、髓內針、螺絲釘等固定,則稱內固定。
3、功能鍛煉
通過受傷肢體肌肉收縮,增加骨折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促進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縮,通過主動或被動活動未被固定的關節,防止關節粘連、關節囊攣縮等,使受傷肢體的功能盡快恢復到骨折前的正常狀態。
骨折康復期的日常飲食解讀
1、骨折早期
骨折早期應多喝水、多食用蔬菜、蛋類、豆制品、水果、魚湯等。由於骨折早期,患部關節仍處於血水腫期,應忌食酸辣、油膩、燥熱、骨頭湯、肥雞、的等太過滋補的食物以免引起淤血積滯。骨折早期一般在1-2周。
2、骨折中期
骨折中期可適當的使用高營養價值的食物,適當地補鈣、可適當的食用骨頭湯、雞湯、動物肝髒等食物,滿足骨痂的生在需要。骨折中期一般在2-4周。這個時期如果傷口還有劇痛或者明顯紅腫,宜局部塗抹藥酒消炎、促進微循環和損傷組織的修復。
3、骨折後期
對於後期,骨折患者的飲食的建議是因為已經開始骨痂的生長,患者只要繼續使用營養價值高的食物即可。骨折後期一般在5周以上。這個階段如果患處還有隱痛,宜每日用中藥草進行局部藥浴,以消除內部淤積,避免落下類風濕。
骨折患者的飲食可從骨折的早期、中期、後期三個不同的階段的不同飲食需求來進行。不同時期的飲食應該滿足不同時期的需求而不是盲目大補,盲目大補反而會影響骨折患者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