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干骨折(小腿骨折)在全身骨折中最為常見,10歲以下兒童尤為多見。其中以胫骨干單骨折最多,胫腓骨干雙折次之,腓骨干單骨折最少。
胫骨是連接股骨下方的支撐體重的主要骨骼,腓骨是附連小腿肌肉的重要骨骼,並承擔1/6的重量。胫骨中下1/3處形態轉變,易於骨折;胫骨上1/3骨折移位,易壓迫腘動脈,造成小腿下段嚴重缺血壞疽;胫骨中1/3骨折易造成骨筋膜室綜合症。胫骨中下1/3骨折使滋養動脈斷裂,易引起骨折,延遲愈合。
兒童有時也可見胫腓骨的“青枝骨折”(由於兒童骨骼柔韌有彈性,受到暴力時產生一種折而不斷的骨折)。
長跑運動員也可見到腓骨的“疲勞性骨折”(也稱“應力性骨折”,與小腿肌反復、猛烈收縮有關)。
病因:
本病多由於直接暴力引起,多見為壓砸,沖撞,打擊致傷,骨折線為橫斷或粉碎型,有時胫腓骨在同一平面骨折;間接暴力多見為高處跌下,跑跳的扭傷或滑倒所致的骨折;骨折線常為斜型或螺旋型,胫骨與腓骨多不在同一平面骨折。直接暴力易造成開放性骨折,軟組織損傷常較嚴重。
臨床表現:
小腿局部疼痛,腫脹,畸形較顯著,表現成角和重疊移位。
應注意是否伴有腓總神經損傷(可出現足下垂、小腿前外側及腳背感覺障礙),胫前、胫後動脈損傷(小腿及足部缺血),胫前區和腓腸肌區張力是否增加(即出現骨筋膜室綜合症,若不及時處理,缺血加重,發展為缺血性肌攣縮和壞疽),往往骨折引起的並發症在骨折本身所產生的後果更嚴重。
治療:
1.保守治療:兒童青枝骨折、成人無移位骨折可直接固定。
2.麻醉下行手法復位:有移位的穩定性骨折,如橫斷型、鋸齒型、易整復可用此法。復位後可用小夾板或長腿石膏固定。
3.骨牽引:如斜形、螺旋、粉碎型等胫腓骨折,因骨斷端很不穩定,復位後不易維持良好對位,以及肌折部有傷口,皮膚擦傷和肢體嚴重腫脹,必須密切觀察肢體的病例,不能立即以小夾板或石膏夾板固定,最好用跟骨持續牽引。
4.骨外穿針固定法:開放性骨折者嚴格清創後行外固定。
5.切開復位內固定:不穩定骨折、有血管、神經損傷、骨筋膜室綜合症等並發症者須行內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