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折 >> 關於骨折 >> 骨折患者的緩解方法都有哪些

骨折患者的緩解方法都有哪些

  很多的人平時生活中不注意關節的護理,這樣容易導致一些疾病出現,很多的人會承受骨折的折磨,患上這種疾病之後,對患者的身體危害很大,大家應該注意這種疾病的發展有效地進行治療,那麼,骨折患者的緩解方法都有哪些呢?

  1.保護患肢,做過石膏或夾板固定以後,若立即就回家的,首先,要看手指或腳趾有無瘀血發紫,每隔一兩個小時看一次,觀察受傷肢體的末梢血液循環有無障礙,用指尖輕輕按壓指(趾)甲,若放松後很快充血紅潤,說明末梢循環良好,否則應引起警惕。然後,要試著扳動傷肢的手指或腳趾,看有無劇痛,或發現皮膚起水泡、感覺減退,可立即自行解除石膏、夾板,並盡快到醫院復診,以防肢體壞死。另外,老年人血管彈性差,對疼痛不敏感,尤其要當心。

  2.合理膳食,較輕骨折患者固定術後,早期即可吃東西。但選擇食物時要求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物,並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以有利於骨折的修復和愈合。推薦每日進食:1~2瓶牛奶、1個雞蛋、50克豆制品、100克魚肉、100克瘦肉、蔬菜水果適量、7~8杯水。

  3.功能鍛煉,為了減輕患肢腫脹和疼痛程度,需用枕頭抬高,至少要高於心髒水平,以利靜脈回流;上肢骨折用三角巾懸吊於屈肘90度,保持功能位;下肢牽引者用加厚加長枕頭抬高30度,以外展中立位為宜,為保證有相應的抗牽引力必須取頭低腳高位。

  骨折復位後 4~5 天,腫脹開始消退時,就要開始功能鍛煉。功能鍛練是骨折治療和護理的重要部分,要遵循“動靜結合”的原則。疼痛減輕後早期以靜為主,即肌肉的靜態運動或等長收縮;中期動靜結合,即下肢骨折者進行抬臀、挺腰及大腿肌肉的收縮,踝關節背屈鍛煉;上肢骨折者以充分握、松拳,吊臂、提肩動作為主;後期以運動為主,外固定解除後,加強傷肢各個關節的主、被動活動,避免關節僵硬以及肌肉萎縮。

  4.防暑降溫,盛夏時節天氣炎熱,病人最好在24~26℃的空調房間休息,若覺得悶熱,可加一個風扇,促進空氣流通。

骨折患者的緩解方法都有哪些

  小兒骨折護理方法的特點有哪些?

  1 患肢疼痛腫脹

  由於骨骼損傷、軟組織腫脹、外固定物過緊、壓瘡等,引起四肢嚴重的疼痛。此外,還應考慮骨筋膜室綜合征的發生。由於小兒不能准確敘述,無語言表達能力或表達能力較差,往往以哭鬧為表達疼痛最顯著的方式。因此,應詳細觀察,加強巡視,檢查患肢腫脹、皮膚溫度、末梢血運及感覺、運動情況,觀察牽引或外固定效果及肢體擺放位置等。肢體腫脹嚴重者,應適當抬高患肢。對年齡較大的患兒,應指導其主動進行肌肉收縮運動和關節活動,以促進靜脈血液及淋巴液回流,利於消除腫脹。對於年齡較小而不能配合者,應指導家屬幫助其進行肢體的被動活動。如系外固定物過緊而導致的疼痛,應及時松解重新固定。對損傷後引起的正常反應性疼痛可采用藥物治療、冷熱敷療法進行對症治療。

  2 體溫升高

  與骨折所致皮膚及軟組織損傷或開放性損傷引起感染有關。小兒高熱應以物理降溫為主,指導小兒多飲水,溫水擦浴,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清淡易消化飲食,勤更換被服,保持床單位干燥,降低室溫,注意通風,預防受涼等。高熱患兒應做好口腔護理及皮膚護理,保持口腔及皮膚清潔。

  3 功能鍛煉的選擇

  患兒在損傷早期,由於疼痛、恐懼,自我保護意識很強,即使是很輕微的活動也常常表示拒絕,使早期的功能鍛煉難以如期進行。在損傷後期,由於疼痛緩解,小兒好動的天性得以表露,在活動中自我保護意識淡薄,易發生再次損傷而影響正常愈合。因皮,要對不同年齡的小兒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要保證外固定制動穩定可靠,禁忌劇烈的活動,活動中加強保護,防止再損傷、墜床、摔傷的發生。

  專家提醒大家:為了能夠盡快的恢復病情,患者一定要注意調理方法,科學地進行治療,同時要注意保健事項,對於患者而言,要注意關節的變化,患者應該注意一些調理事項這樣級別才能更快的康復。骨折患者平時不要過度的運動。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