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和連續性中斷。大多數骨折由創傷引起,稱為創傷性骨折;其它的可由骨骼疾病所致,包括骨髓炎、骨腫瘤所致骨折破壞,受輕微外力即發生骨折,稱為病理性骨折。
一般而言,骨折的治療包括復位、固定、功能鍛煉三個基本步驟。其中骨折的固定往往需要一個較長的時期,這就意味著患肢將在數周、數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內被限定於某一體位而不能活動。即使在骨折達到臨床愈合前,某些可能影響骨折愈合的活動仍是被禁止的。
同時,由於疼痛,一些必要的、適合的練功活動也不能為患者所采用。結果,患肢的骨骼肌因得不到足夠的力學刺激,新陳代謝大大降低,出現廢用性萎縮,而骨骼肌的萎縮又限制了關節用肢體功能的恢復。因此,在治療骨折的同時,必須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預防肌肉萎縮的發生。
預防肌肉萎縮最有效的方法即是進行早期功能鍛煉,循序漸進,持之以恆,最大限度減輕肌肉的萎縮。一般情況下,骨折愈合後,隨著全身情況的改善和積極的功能鍛煉,萎縮的肌肉可恢復正常的形態和肌力。以下分別為骨折早、中、後期的一些注意事項:
骨折早期(傷後1-2周內)傷肢較腫脹疼痛,主要鍛煉方法是肌肉舒張、收縮活動,原則上除骨折部上下關節暫不活動外,身體其他關節都應適當活動。上肢肌肉的鍛煉是用力握拳和屈伸活動手指,反復進行。下肢肌肉的鍛煉是收縮和放松大腿肌肉,勾腳踝和活動腳趾,能幫助消腫。
骨折中期(2周後)傷肢腫脹消退,局部疼痛逐漸消失,應繼續肌肉的舒縮活動,同時逐步活動骨折上下關節,動作應緩慢,活動范圍由小到大,逐步加大活動力量和范圍,要特別注意的是關節活動不能太劇烈,同時應詢問醫生哪些活動不能做。
骨折後期(骨折愈合後)主要是加強傷肢各關節的主動活動鍛煉,使關節能迅速恢復正常的活動范圍。對活動受限的關節要特別加強鍛煉。
最後,溫馨提醒: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廣大朋友發生了骨折後,除了要盡快治療之外,還要注意預防肌肉萎縮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