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折 >> 骨折治療 >> 骨折後如何進行康復訓練?

骨折後如何進行康復訓練?

骨折病人的護理的康復訓練一般可分為三期進行。

1、康復訓練的早期

也就是在傷後1-2周內,此時傷肢腫脹、疼痛、骨折斷端不穩定,容易再移位。因比,此期功能鍛煉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患肢的血液循環,以利消腫和穩定骨折。康復訓練的主要形式是傷肢肌肉的等長收縮。等長收縮,就是在關節不動的前提下,肌肉做有節奏的靜力收縮和放松,即我們平時所說的繃勁和松勁,通過肌肉的等長可以預防肌肉萎縮或粘連。

此期的康復訓練原則上除了骨折處上下關節不運動外,身體的其它部位均應進行正常的活動。

2、康復訓練的中期

也就是傷後2周至骨折的臨床愈合,此期傷肢腫脹逐漸消退,疼痛減輕,骨折斷端有纖維連接,並逐漸形成骨痂,骨折處日趨穩定。此期除繼續做傷肢的肌肉收縮訓練外,可在康復治療師的幫助下,逐漸恢復骨折端、遠程未固定的關節的活動和骨折處上下關節的活動,並逐漸由被動活動轉為主動活動,以防鄰近關節的關節活動度下降;在病情允許下,應盡早起床進行全身活動。

此外,可配合理療以達到消腫、化瘀並促進骨痂形成的目的。傷後5-6周,骨折有足夠的骨痂形成,可進一步擴大活動的范圍和力量,由一個關節到多個關節逐漸增加主動的關節屈伸活動,防止肌肉萎縮,避免關節僵硬。累及關節面的骨折,常遺留較顯著的關節功能障礙,因此,最好於固定2周左右就開始關節面不負重的主動運動,運動後再予固定。這樣,通過關節軟骨面間的互相擠壓和磨擦,可促進關節軟骨的修復,並使其有較好的塑形,同時,可以防止關節內粘連形成。

3、康復訓練的後期

此時骨性骨痂已形成,X在線已顯影,骨骼有了一定的支撐力,但鄰近關節的關節活動度下降,肌肉萎縮等功能障礙。此期康復的目的是恢復受累關節的關節活動度、增強肌肉的力量,使肢體功能恢復。康復訓練主要形式是傷肢關節的主動活動和負重練習,使各關節迅速恢復到正常活動范圍和肢體的正常力量。恢復期進行康復的同時可配合理療及步態訓練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