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質增生 >> 關於骨質增生 >> 廣大中年朋友要注意骨質增生症

廣大中年朋友要注意骨質增生症

  骨質增生症多發於中年以上。一般認為由於中年以後體質虛弱及退行性變;長期站立或行走及長時間的持於某種姿勢,由於肌肉的牽拉或撕脫、出血,血腫機化,形成刺狀或唇樣的骨質增生;骨刺對軟組織產生機械性的刺激和外傷後軟組織損傷、出血、腫脹而致。

  祖國醫學將本病納入“骨痺”的范疇。認為本病發生多由於氣血不足,肝腎虧虛,風寒濕邪侵入骨絡或跌僕閃挫,傷損骨絡,以致氣血瘀滯,運行失暢,不通則痛。

  由於骨質增生可發生於全身各部,臨床表現也就錯綜復雜,但治則總以補腎健骨、扶正祛邪、活血化瘀、軟堅消腫、疏通經絡等法為要。

  骨質增生是人體衰老的一種正常退化現象,到了一定年齡每個人在活動較多而且負重較大的關節如頸椎、膝關節、腰椎等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骨質增生,這些增生一般不會引起症狀,所以不能說一有這些部位的疼痛就拍片,發現有骨質增生就把它當成疼痛的原因,把它當成病,那就會產生很多很多的誤診誤治,如果增生的骨刺刺激到了局部組織或神經產生症狀的時候才叫骨質增生病,要結合病人的症狀和體征規律特點來綜合診斷。

  病因

  骨質增生症屬中醫的“痺證”范疇,亦稱“骨痺”。中醫認為本病與外傷、勞損、瘀血阻絡、感受風寒濕邪、痰濕內阻、肝腎虧虛等有關。

  1.病理學:不規則的軟骨損害,在負重區域的軟骨下骨硬化、囊腫,邊緣骨贅增生,干骺端血流增加及不同程度的滑膜炎。

  2.組織學:早期軟骨表面碎裂、軟骨細胞增生、軟骨面縱向裂開、結晶沉積,同時存在著軟骨修復、骨贅增生;晚期出現軟骨的徹底破壞,表現為軟骨硬化、軟骨消失及軟骨下局灶性骨壞死。

  3.生物力學:關節軟骨的可伸張性、抗壓力、抗剪切力及軟骨通透性降低。軟骨水分增加,過度腫脹,軟骨下骨硬化。

  4.生化改變:蛋白聚糖的含量(濃度)下降,其分子大小和聚集度改變,膠原纖維的大小、排列以及基質大分子的合成和降解均出現異常改變。

  5.營養學:骨質增生的根本原因是缺鈣。是應力反應的結果。

  常見症狀

  頸椎骨質增生

  頸椎骨質增生:以頸椎4、5、6椎體最為常見,骨質增生如果是發生在頸椎,骨刺壓迫血管直接影響血液循環,表現多種多樣。主要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頭暈、惡心甚至視物模糊,吞咽模糊。如果骨刺伸向椎管內壓迫了脊髓,還可導致走路不穩,癱瘓、四肢麻木、大小便失禁等嚴重後果。

  腰椎骨質增生

  腰椎骨質增生的症狀

  腰椎骨質增生:以腰3、4、5椎體最為常見。臨床上常出現腰椎及腰部軟組織酸痛、脹痛、僵硬與疲乏感,甚至彎腰受限。如鄰近的神經根受壓,可引起相應的症狀,出現局部疼痛、發僵、後根神經痛、麻木等。如壓迫坐骨神經可引發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和腳的外側面的疼痛,出現患肢劇烈麻痛、灼痛、抽痛、串痛、向整個下肢放射。

  神經根型

廣大中年朋友要注意骨質增生症

  症狀:頸、肩、臀、腕部出現疼痛和放射痛。且范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嚴重的可出現頸部活動受到限制,尤其是後伸和旋轉時最為明顯。

  脊髓型

  症狀:四肢麻木、酸脹、燒灼。行走時感覺像踩棉花,身體重心不穩定,極易摔倒。

  椎動脈型

  症狀:眩暈、偏頭痛、視力障礙、發音障礙、耳鳴、耳聾和猝倒。

  食管型

  症狀:出現咽喉不適、異物感、吞咽困難等症。

  交感神經型

  症狀:眼裂一側大一側小,瞳孔不等大,視力模糊、半邊顏面部干燥,出汗少等。

  膝關節骨質增生

  膝關節骨質增生:臨床表現:初期,起病緩慢者膝關節疼痛不嚴重,有可持續性隱痛,氣溫降低時疼痛加重,與氣候變化有關,晨起後開始活動,長時間行走,劇烈運動或久坐起立開始走時膝關節疼痛僵硬,稍活動後好轉,上、下樓困難,下樓時膝關節發軟,易摔倒。蹲起時疼痛,僵硬,嚴重時,關節酸痛脹痛,跛行走,合並風濕病者關節紅腫,畸形,功能受限,伸屈活動有彈響聲,部分患者可見關節積液,局部有明顯腫脹、壓縮現象。

  1、膝蓋骨質怎生初期,在行走、慢跑、上下樓梯、久立、下蹲、跑步時疼痛或是伴有麻木,關節彈響,關節伸屈功能障礙,休息後緩解。

  2、有可持續性隱痛,天氣寒冷或潮濕時疼痛加重,早晨起床或久坐起立時膝關節疼痛麻木僵硬,稍活動後反而好轉。

  3、嚴重時,膝關節腫脹,關節積液,晨僵及久坐後有膠著現象,關節伸屈功能障礙,跛行,功能受限,伸屈活動有彈響聲,在下台階、久立時,膝關節症狀加重,部分患者可見關節積液,局部有明顯腫脹、壓縮現象,膝其中關節前內側條索樣腫塊伴伸膝障礙,膝關節周圍骨贅形成,關節周圍伴有骨質疏松與骨質硬化。關節面毛糙不平,其內側胫股關節面受累明顯,關節間隙變窄。其中多數會發生內側間隙狹窄,髌骨骨刺形成。

  臨床診斷

  骨質增生多發生於45歲以上的中年人或老年人,男性多於女性,常用腰部活動的重體力勞動者及運動員易患此病,最常見於膝、髋、腰椎、頸椎、肘等關節。

  腰椎骨質增生

  (1)本病患者多為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伴有腰部僵硬疼痛或出現下肢麻木等症狀,查體可見部分病人腰椎生理曲度異常;腰椎兩側肌肉有壓痛。

  (2)腰椎X線片的改變(正位、側位、左右斜位),如病人可有腰椎曲度異常、腰椎側彎、腰椎椎體間隙變窄、腰椎椎體及小關節突增生、腰椎滑脫、椎間孔狹窄等改變。

  (3)腰椎骨質增生症所產生的各種症狀應與多種腰椎疾病鑒別,如腰椎間盤突出症、椎體發肓畸形、椎體腫瘤、腰椎結核等病。

  一般在人群中四十歲以上的人發病率最高。診斷是不是骨質增生病,一般可去醫院拍一張X光片即可(不必用CT片)。在未拍片之前如何自我診斷?可從個人的感覺判斷。骨質增生症大多數發生在頸椎和腰椎,手指、膝關節、足跟處亦可發生。發生在頸椎的增生其症狀在頭部和上肢,也可能影響全身,又以上肢見多。頸椎本部位沒有明顯症狀,而上肢症狀明顯。一般增生在某一側(不是左就是右),可出現一側從肩關節到上臂、下臂連手指的肌肉內一條線的痛、脹、麻感。

  當右邊手臂有此症狀時,如果頭部向右邊傾斜則此時症狀會加重。肌肉內的症狀與天氣變化無關,只與活動有關。當增生部位在腰部時,其症狀並不在腰部,而是從臀部坐骨神經起,沿坐骨神經反射到腳後跟處,以小腿肌肉內症狀尤為嚴重。這就說明是骨質增生症壓迫神經而引起的,基本上可以確診。如果出現在局部某個點,尤其僅在關節處,則不應視為增生(膝關節增生除外),先應做風濕病的化驗為好。

  其他肌肉部位出現痛與骨質增生症引起的痛是感覺不同的。其他的痛可能同時出現紅腫和發熱症狀,而骨質增生症的痛不產生任何別的症狀,只是酸痛、麻脹等,時重時輕,病程長,多年不愈,越來越重。而且應排除椎盤突出的情況,如果有外傷和扭傷時,還是先拍片為好。因為突出與增生的症狀是相似的,以免治療不對症。

  頸、腰椎骨質增生在X光片上表現多種多樣,可分為三度。

  Ⅰ度:椎體角緣或椎突關節及腰椎關節面邊緣輕度增生硬化,椎間隙及腰椎曲度正常

  Ⅱ度:骨質增生呈“唇樣”,椎間隙不對稱,椎間隙變窄,腰椎序列可有輕度變直和後突等改變。

  Ⅲ度:相鄰骨贅可相互融合形成“骨橋”(骨橋主要發生在腰部),椎間隙變窄,椎體變形,生理曲度側彎。

  膝關節骨質增生:多見於中老年人。其表現是一側或雙側關節不適,疼痛腫脹。起初疼痛多在長時間行走或上下樓梯時,但休息或臥床後好轉。隨著病情發展,走平路也疼痛,活動不方便,關節不穩定,走路稍不注意就會疼痛;同時膝關節活動時有像捻頭發時所發出的響聲,嚴重時可致畸或致癱。

  足跟骨刺:症狀是足根壓痛,走路時腳跟不敢用力,有石硌,針刺的感覺,活動開後,症狀減輕,部分患者足跟腫脹。

  哪些人容易患腰椎骨質增生?

  哪些人容易患腰椎骨質增生?腰椎骨質增生易發人群?

  腰椎的退變過程,除隨年齡變化以外,也與腰椎是否長期過度的屈伸活動及負重損傷等因素有關,這是腰椎退變及發病的外在因素。某些腰部負重過大以及腰部容易受到外傷的職業,腰椎退變的速度要快一些,出現腰椎疾病的可能性也要大一些。例如,重體力勞動者、經常肩扛背托重物者,某些運動員如舉重、體操、摔跤及其它劇烈運動,都很容易損傷腰椎,加重腰椎的勞損及退變,這就不難理解,有不少專業運動員和體力勞動者,到了中老年以後,容易出現腰椎骨質增生。青少年時代的腰椎外傷,也是中年以後發生腰椎骨質增生的重要外因。而近些年腰椎骨質增生年輕患者的比例在增加;像一些必須久坐、久站,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工作族群也都可能發生,如從事IT行業、電腦族、老師,會計,司機,打字員,手工藝品制作者等腰椎容易發生骨質增生。

  綜合治療方法

  避免長期劇烈運動

  長期、過度、劇烈的運動或活動是誘發骨質增生的基本原因之一。尤其對於持重關節(如膝關節、髋關節),過度的運動使關節面受力加大,磨損加劇。長期劇烈運動還可使骨骼及周圍軟組織過度地受力及牽拉,造成局部軟組織的損傷和骨髂上受力不均,從而導致骨質增生。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

  避免長期劇烈的運動,並不是不活動,恰恰相反,適當的體育鍛煉是預防骨質增生的好方法之一。因為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於關節液,而關節液只有靠“擠壓’才能夠進入軟骨,促使軟骨的新陳代謝。適當的運動,特別是關節的運動,可增加關節腔內的壓力,有利於關節液向軟骨的滲透,減輕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從而減輕或預防骨質增生,尤其是關節軟骨的增生和退行性改變。因此骨質增生康復的方法在於運動,意義在於消除或減輕增生部位的疼痛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功能障礙,最大限度地恢復其生活和勞動能力,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及時治療關節的損傷

  關節損傷包括軟組織損傷和骨損傷。關節的骨質增生經常與關節內骨折有直接關系。由於骨折復位不完全,造成關節軟骨面不平整,從而產生創傷性關節炎。對於關節內骨折的患者,如果能夠及時治療,作到解剖復位,完全可以避免創傷性關節炎和關節骨質增生的發生。

  減輕體重

  體重過重是誘發脊柱和關節骨質增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過重的體重會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使關節軟骨面上的壓力不均勻,造成骨質增生。因此對於體重超標的人,適當的減輕體重可以預防脊柱和關節的骨質增生。

  治療

  治療方法概述

  內服藥物通過腸胃吸收、消化、分解,最後通過血液循環,才可將藥物輸入送給局部,整個過程需要通過層層屏障才能到達病灶部位,然藥效已所剩無幾,因此效果極為緩慢且低效,且臨床應用這些方法只能緩解疼痛症狀,功能康復是無法逆轉的,骨質修復更是無從談起,而且口服藥對肝、腎、胃腸損傷極大。

  按摩與牽引

  適用於頸、腰椎骨質增生症。按摩與牽引完全靠外力的作用,只對局部進行治療卻忽視了對人體內整體地調節,因此,只能起到暫時的止痛作用,而不能達到治療的目的。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是現代與傳統醫學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份子。物理治療會以適切的評估診斷然後運用對病人最適當之物理治療手段與治療方法,有效地直接幫助或支援其他醫療專科,如神經內科、神經外科、骨科、心髒內科、心髒外科、牙科、婦產科、腫瘤學科等。

  針灸

  針灸可通經活血並有止痛作用。可消除局部的水腫和炎症,但對骨質增生症來說,針灸只能起輔助作用。

  西藥治療

  目前西醫對本症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常采用對症處理,如疼痛時可服一些解熱鎮痛的藥;麻木者可選用B族維生素類藥物;關節腫脹有積液者可給予局部抽取積液或局部封閉等療法。但實踐證明這些治療方法均不理想,只是治標而不治本,病情易復發。

  是您身邊的中醫師

  飲食

  一、均衡飲食多攝取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如芒果、木瓜、甜瓜、葡萄、橘子、鳳梨、香蕉、草莓、番茄、包心菜、馬鈴薯等含有豐富的維他命,而生物類黃酮可以預防自由基的破壞,減緩發炎反應,加速運動傷害的復原及強化膠質的形成。

  二、老年人應節制飲食,保持適當的體重,避免肥胖。臨床發現肥胖患者一般骨質增生發生在膝關節,比相似病情而體重標准者的治療時間要長,恢復要慢。原因很簡單,就是肥胖患者自身的體重加重了膝關節的負擔,關節的磨損與傷害也就更大。均衡飲食、保持體重是防止骨質增生的重要環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