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的鄭先生,去年3月感覺頸部不適,疼痛時有如刀割火燎。此外,他不僅經常頭疼、頭暈,而且右臂常常無力、發麻。鄭先生到醫院檢查,醫生的結論為骨質增生。
骨質增生症是由於構成關節的軟骨、椎間盤、韌帶等軟組織變性、退化,關節邊緣形成骨刺,進而出現骨破壞,導致關節變形,當受到異常載荷時,引起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的一種疾病。
該病多發生於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於女性,教師、會計、重體力勞動者和運動員的發病率高,這些人共同的特點是運動和勞動多,關節磨損嚴重,使關節產生退行性骨變。該病最常見於頸椎、腰椎、膝等關節,主要症狀為:
頸椎:頸項部有強硬的感覺,活動受限,頸部活動有彈響聲。疼痛常向肩部和上肢放射,手和手指有麻木、觸電樣感覺,會因頸部活動加重。不同的病變累及不同部位,出現不同的症狀,晚期可導致癱瘓。嚴重者還會引起頸椎病性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胃炎、心絞痛、吞咽困難等。腰椎:腰椎及腰部軟組織酸痛、脹痛、僵硬與疲乏感,甚至彎腰受限。如鄰近的神經根受壓,可引起相應的症狀,出現局部疼痛、發僵、後根神經痛、麻木等。如壓迫坐骨神經,則可引起坐骨神經炎,出現患肢劇烈麻痛、灼痛、抽痛、串痛,並向整個下肢放射。
膝關節:初期,有可持續性隱痛,氣溫降低時疼痛加重。長時間行走,劇烈運動或久坐起立開始走時,膝關節疼痛、僵硬,活動後稍微好轉,上、下樓困難,下樓時膝關節發軟,容易摔倒。
醫生:適當鍛煉
骨質增生的預防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避免長期劇烈運動。長期、過度、劇烈的運動或活動是誘發骨質增生的基本原因之一。尤其對於持重關節,如膝關節,過度的運動會使關節面受力加大,磨損加劇。長期劇烈運動還會使骨骼及周圍軟組織過度地受力及牽拉,造成局部軟組織的損傷和骨髂上受力不均,從而導致骨質增生。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避免長期劇烈的運動,並不是不活動,適當的體育鍛煉是預防骨質增生的好方法之一。因為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於關節液,而關節液只有靠“擠壓”才能夠進入軟骨,促使軟骨的新陳代謝。適當的運動,特別是關節的運動,可增加關節腔內的壓力,有利於關節液向軟骨的滲透,減輕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從而減輕或預防骨質增生,尤其是關節軟骨的增生和退行性改變。
及時治療關節的損傷。關節損傷包括軟組織損傷和骨損傷。關節的骨質增生經常與關節內骨折有直接關系。由於骨折復位不完全,造成關節軟骨面不平整,從而產生創傷性關節炎。對於關節內骨折的患者,如果能夠及時治療,作到解剖復位,完全可以避免創傷性關節炎和關節骨質增生的發生。
減輕體重。體重過重是誘發脊柱和關節骨質增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過重的體重會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使關節軟骨面上的壓力不均勻,造成骨質增生。
護士:穩定情緒
護理該病的病人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情志調護。該病容易反復發作,使患者活動不能自如。因此,患者極易產生焦躁情緒,並喪失治愈疾病的信心。這會直接影響治療效果。此時,護士要讓患者充分了解治療原理和護理要點,使其消除顧慮,穩定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並主動配合治療,積極增強功能鍛煉,爭取早日康復。
飲食護理。均衡飲食,多攝取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如芒果、木瓜、甜瓜、葡萄、鳳梨、香蕉、草莓、番茄、包心菜、馬鈴薯等,都含有豐富的維他命,而生物類黃酮可以預防自由基的破壞,減緩發炎反應,加速運動傷害的復原及強化膠質的形成。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禁煙酒。
注意保暖。在護理過程中,要保護好患者的暴露部位,避免感受風寒。此外,老年人皮膚敏感度降低,治療護理時還要注意觀察,避免燙傷。
家屬:陪同運動
鄭先生的妻子說,照顧骨質增生的患者,一定要陪同其運動。此外,還應注意以下幾個細節:
選擇軟底鞋。選擇橡皮底的鞋子對足部較好。穿得舒適比穿得好看重要。同時,要讓患者避免走在堅硬的表面上,例如水泥地、木板、或無地毯的地板。家屬可在患者腳跟處加護墊,以減輕其疼痛感。
墊上泡沫軟墊。軟墊可減輕骨質增生對周圍的壓迫。
泡腳。輪流用熱水及冷水泡腳,對減輕症狀大有好處。此外,用冰按摩腳底也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