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質增生 >> 關於骨質增生 >> 骨質增生你需要了解這些

骨質增生你需要了解這些

  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頭與軟組織接壤處因長期承受壓力、磨損等,出現退行性改變,骨質增生就會出現。骨質增生雖然為人帶來痛苦,但它的本質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機制,並不都是有害的。

  長骨刺其實是件“好事”?

  人體的關節是骨與骨的結合部,骨端覆蓋著厚實而光滑的軟骨,即關節軟骨。人的所有組織都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發生退行性變,這在醫學上稱為“老化”,關節軟骨在逐漸老化的基礎上,加上長期勞累的刺激,逐漸出現變性,彈性減低,關節磨損,承重能力明顯下降,有時還會發生脆化甚至破裂,其外圍軟骨面便代償性增殖肥厚,日久就形成貌似刺—樣的突起,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骨刺”,這種局部的增生對增強骨骼抵抗外力的沖沖擊有重要作用, 骨刺是—種正常的生理退化現象,是人體的—種保護性生理反應,每個人都難以避免,區別僅僅是有的人出現得早些,有的出現得較晚些,—般40歲以後,腰椎骨質增生逐漸明顯,增生的程度也輕重不一,凡是活動多、負最大的關節都較早地出現骨質增生,腰椎及下髒關節承重大,故往往是骨質增生最多發的部位。

  骨刺——人體的這種保保護性反應,還體現在對外傷的處處置上,當腰椎骨折、急性腰扭傷後,常會生成骨刺,這種性質的骨刺對機體也是有有益的,不少人在腰部急性扭傷後,疼痛難忍,去拍片,並沒有發現什麼問題,而當半年或一年後腰痛消失了,再去拍片時,卻發現長了骨刺、這時骨刺在椎骨之間起著支撐和穩定作用,使關節避免了過度活動,同時,也減少了神經、血管的進一步損傷、還有些腰椎骨折愈合後,或是腰椎化膿性炎症後,椎體增生像“天橋” 一樣架接在椎體之間,使椎體更加穩定。

  由此可見,骨刺屬於機體的自衛性反應,就像細菌感染後的機體會發熱、白細胞升高—樣,我們不能—筆抹煞了骨刺的功績。難道說長了骨刺全是好事,沒有任何不良作用?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骨刺也是如此。我們當然也不可忽視。

骨質增生患者你需要了解這些

  容易長“骨刺”部位有哪些?

  骨質增生的產生與年齡增大、性別、職業、種族遺傳因素、體質、姿勢不良以及骨內靜脈瘀滯及骨內高壓等因素有關,骨質增生常見的四大部位有:

  一、腰椎骨質增生

  腰椎骨質增生的臨床表現:好發部位,以腰三、腰四最為常見。臨床上常出現腰椎及腰部軟組織酸痛、脹痛、僵硬與疲乏感,甚至彎腰受限。如鄰近的神經根受壓,可引起相應的症狀,出現局部疼痛、發僵、後根神經痛、麻木等。如壓迫坐骨神經可引起坐骨神經炎,出現患肢劇烈麻痛、灼痛、抽痛、串痛、向整個下肢放射。

  二、頸椎骨質增生

  臨床表現:頸項部有強硬的感覺、活動受限、頸部活動有彈響聲,疼痛常向肩部和上肢放射,手和手指有麻木、觸電樣感覺,可因頸部活動而加重。不同的病變累及不同部位,就出現不同的症狀,晚期可導致癱瘓。頸椎骨質增生嚴重者還會引起頸椎病性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胃炎、心絞痛、吞咽困難等。

  三、膝關節骨質增生

  1.外傷因素。

  由於損傷、膝關節畸形或炎症等因素造成膝關節負重力線的改變,使膝關節面有效負重面積減少,關節面受力不均勻,沖擊力集中部位易發生關節軟骨的損傷,並造成骨小梁微小骨折(亞骨折),出現骨質塌陷,隨後則出現軟骨下骨硬化現象。

  2.自身免疫反應。

  膝關節軟骨受到機械性等因素破壞後,關節軟骨細胞、粘多糖及膠原蛋白的"隱蔽抗原"暴露,引起自身免疫反應,造成軟骨繼發性損傷。

  四、足跟骨質增生

  足跟骨質增生的症狀是足跟壓痛,腳底疼痛,早晨重,下午輕,起床下地第一步痛不可忍,時輕時重,走路時腳跟不敢用,有石硌、針刺的感覺,活動開後症狀減輕。

  跟骨部位長骨刺,多見於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很多組織會發生退變,尤其是足跟部位承受很大的壓力,且承受壓力持續時間也較長,加上行走過程中少不了足跟部位的摩擦和沖擊,所以足部相關組織很容易發生退行性改變,從而誘發足部骨刺(骨質增生)的出現。

  骨質增生要進行手術嗎?

  骨質增生一般采取保守治療,以藥物治療為首選,不建議立即動手術。有較少一部分患者需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應當嚴格選擇,當發生以下4種情況時可考慮手術治療:

  1.當頸、腰椎部的骨質增生壓迫了脊髓、椎動脈引起走路不穩且相應肢體肌肉乏力時;

  2.壓迫神經根較重,使手指麻木、肌肉萎縮、控物困難等症狀顯著時;

  3.當保守治療效果不明顯時;

  4.對膝、髋關節骨質增生且骨關節炎明顯伴關節不穩時,或關節間隙過度狹窄致疼痛嚴重影響行走時。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