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頸椎病 >> 頸椎病治療 >> 椎動脈型頸椎病康復治療

椎動脈型頸椎病康復治療

  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方法很多,可根據病情輕重、病期長短以及患者的健康狀況選擇應用如下方法:

  (一)手法康復治療 患椎移位、關節囊腫脹、頸椎失穩、頸肌緊張、頸椎內外平衡失調及其它軟組織的炎性變是引起病人眩暈等症狀的重要病因。關節囊炎性腫脹和頸肌緊張疼痛,頸功能活動受限,常由於患椎移位,頸椎內外平衡應力失調引起,需要及時進行手法復位,糾正頸椎正常解剖關系。手法可松解頸部軟組織,解除患部肌肉痙攣,緩解疼痛,恢復頸部功能正常及頸肌肌應力平衡,解除椎動脈受壓,是康復頸椎內外平衡應力的有效治療方法之一。臨床上常用的手法有頸椎點推旋轉復位法、頸椎點推斜搬旋轉復位法、頸椎點推側搬旋轉復位法、頸椎點推提搬復位法、仰臥手法牽頸點推旋轉復位法和自體手法頸椎點推旋轉復位法,應注意辨證選用。

  (二)頸椎牽引康復治療 頸椎牽引能糾正頸椎失穩、頸椎骨關節移位、頸椎間隙及椎間孔狹窄,解除頸部肌肉緊張或痙攣,平衡頸部肌應力,康復頸部神經血管,是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一種好方法。臨床上常用布兜颌枕頸椎牽引,頸椎生理弧度變直或後凸者,應仰臥加頸枕牽引;頸椎生理弧度正常可端坐位牽引。牽引重量4~5千克為宜,牽引時間30~40分鐘,每日2~3次。

  (三)物理康復治療 物理康復療法有消除患部水腫,緩解肌肉痙攣、疼痛,改善患部血循環,促進神經血管正常,增強肌肉張力,恢復頸部功能作用。可結合臨床適當選用石蠟療、電療、超聲療、光療、磁療、水療、坎離砂療、冷療、空氣浴和森林浴及日光浴等。

  (四)功能康復治療 在手法糾正患椎旋轉移位後,需要積極進行頸部功能鍛煉,以調整頸椎和周圍組織的關系,緩解血管神經的病理刺激,改善患部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松弛肌肉痙攣,減少疼痛,增強肌力和穩定頸椎,減少復發,如頸肩操、康復保健功十法等。

  (五)氣功治療 祖國醫學認為,氣功鍛煉能活躍氣血,協調髒腑,增強正氣,安寧心神,疏通經絡,強健筋骨,促進血液循環,增進器官功能,調整陰陽平衡。氣功鍛煉就是從扶助正氣,改善整體情況入手的整體療法,能促進頸椎病康復,鞏固療效,減少復發。

  (六)小針刀治療 小針刀療法是在傳統針砭之術的基礎上,結合現代醫學解剖、生理和病理知識,針對一些疾病(主要是疼痛性疾病)發展起來的一種新方法。該法不但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而且還具有操作簡便易學、創傷小、痛苦輕、安全經濟等優點。應用小針刀對病理組織進行松解、減張,切斷特定的微血管、細小的神經束,造成有限的局部損傷,促使病變組織中的血管重建,以改善局部內環境,從而消除臨床症狀,獲得康復。通過對病變部位較強的刺激,以提高局部組織的興奮性,調動人體生物能康復系統,促使組織修復,阻斷疼痛――肌緊張的惡性循環和對中樞的不良刺激,消除疼痛。

  小針刀療法應用范圍廣泛,據有關報道的不完全統計,它主要適用於狹窄性腱鞘炎、腕管綜合征、跗管綜合征、肩周炎、腰背筋膜炎、臀上皮神經損傷、棘上或棘間韌帶損傷、胫骨結節炎、跟骨結節炎、跟痛症、椎間盤突出症、神經根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胸椎小關節紊亂和頸性眩暈等的報道。我們臨床應用主要是集中在對慢性軟組織損傷及骨傷科的疼痛性疾病上,對於治療頸椎病方面。

  (七)針灸康復治療

  (八)藥物康復治療

  l、藥物外治法與脊髓型頸椎病的藥物外治法基本相問。

  2、中藥內取按中醫辨證論治,椎動脈型頸椎病,應以祛瘀和營,平肝熄風為主,方用桃紅四物湯合天麻鉤籐飲加減。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服。

  3、西藥椎動脈型頸椎病,有的常伴發有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症狀,為了緩解疼痛可適當選用;消炎痛、強筋松、抗炎松、布絡芬、透明質酸酶、維生素類等藥物對症治療。

  (九)穴位封閉治療 根據病症辨證選穴進行注射及封閉治療。

  (十)手術康復治療 對於綜合治療症狀無改善者,應根據患者身體健康狀況,制訂出有關手術治療的具體方法及早對症治療。

  臨床常用的方法有前路手術和後路手術治療。

  (十一)飲食康復治療 椎動脈型頸椎病者多數是年老體弱,肝腎虧損,氣血兩虛,正氣不足,缺乏某種元素及維生素等的人,因此注意飲食康復療法,有利於頸椎病患者早日康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