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說,臨床表現與病變部位和組織受壓的程度有一定關系,大致可分為
(1)神經根型。此類最多見,表現為須背痛,向手部一側有針刺或串痛或有麻脹感。壓頭可使症狀加重。
(2)脊髓型。較少見但症狀復雜。一般下肢症狀比上欲重。如行動障行走無力,易摔倒。嚴重者有大小便失禁,肌張力高,腿反射亢進,可引出病理反射及感覺障礙。
(3)椎動脈型。較少見,表現為反射性頭痛,特定的頭部運動即感眩暈,惡心嘔吐耳鳴,但改變頭的位TL症狀即消失。
(4)交感神經型。更少見,常見症狀為眼睑無力,視物模糊,瞳孔散大,頭痛,心動過速,及周圍性血管症狀及發汗障碼。
臨床上,混合性頸椎病較常見,尤其是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很少單獨存在。
何謂脊髓型頸椎病
本病是由於頸椎管狹窄,使頸髓受到壓迫或損傷而引起一系列症狀的頸椎病。其發病率較低。脊髓型頸椎病因頸髓受損部位、程度及臨床表現的不同,可分為多種類型。
頸椎椎管是由頸椎各椎孔相連所構成的管狀孔道,以骨性和纖維性韌帶組織為主,圍成骨性管道,缺少彈性。可謂是“銅牆鐵壁”。這一解剖結構一方面堅強地保護了脊髓等管內組織,另一方面也限制了脊髓等管內組織的活動。而作為脊髓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頸髓段,正處於並運動於這樣的管道中。頸椎作屈伸運動時,頸髓也隨之相應移動。當頸椎前屈時,頸髓因受牽引應力而變細、前移;頸椎後伸時,頸髓隨之變粗、變短,貼向椎管後方,可謂“隨遇而安”。頸髓在正常情況下的活動空間十分有限,若出現異常情況,往往“身不由己”,只得看周圍組織的“眼色”行事,有時真的“動彈不得“。到那時,恐怕離患上脊髓型頸椎病不遠了。
脊髓型頸椎病病因
多由頸椎、頸髓的不斷運動,以及頸椎及其附屬組織發生異常,特別是花樣繁多的退行性變、損傷或壓迫脊髓,導致脊髓49頤椎病發生。
(1)頸椎間盤退變。若頸椎間盤失去彈性,纖維環破裂,髓核向後突向椎管,就可壓迫脊髓。
(2)各種因素所致的頸椎瞥狹窄。頸椎先天發育不良,椎體後方的骨刺、小關節增生,黃韌帶肥厚或鈣化,乃至椎板增厚等因素造成的頸椎管狹窄,也會壓迫脊髓或影響脊髓的血液循環。
(3)脊髓損傷。頸椎活動時,脊髓受周圍硬質凸起組織的反復摩擦,易受到壓迫性損傷;至於外傷,如頸椎脫位,那就更容易使脊髓損傷了。
(4)交感神經興奮。頸椎體或小關節不穩定,在頤部活動增加的情況下,產生異常刺激,引起交感神經興奮,脊髓血管會因之發生痙攣或栓塞,最終導致脊髓型頸椎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