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頸椎病 >> 頸椎病症狀 >> 脊髓型頸椎病靠什麼診斷

脊髓型頸椎病靠什麼診斷

  脊髓型頸椎病較頸型和神經根型頸椎病明顯少見,但是此型病人不僅症狀嚴重,且大多數是以“隱性”形式發病,如果不是由有經驗的醫生診治,常常會被誤診為其他疾患,延誤早期最佳的診治時機。

  如果位於頸椎椎後方椎管內的頸髓受到來自前方、後方或側方的壓迫或刺激,並引起各種症狀時,則稱為“脊髓受累”。其中外傷引起的,稱為頸髓外傷;腫瘤引起的,稱為脊髓腫瘤;如果由於頸椎退行性變性,髓核突出(或脫出)、椎節不穩或骨刺形成等引起,則被稱為“脊髓型頸椎病”。

  脊髓型頸椎病多在不知不覺中發病,大多在中年以後(頸型、神經根型多見於青壯年),逐漸出現手足感覺障礙及肌肉乏力,開始感覺輕微,通常突然有一次跌倒,或全身出現“電擊式反應”,方才引起注意,在檢查後發現本病。醫學上形象地稱之為“侵襲性”。

  脊髓型頸椎病多在頸椎椎管狹窄基礎上發生。

  脊髓型頸椎病症狀復雜,容易和多種疾病(特別是神經內科疾病)相混淆。現將本型的特點作一介紹。

  椎體束征:這是脊髓型頸椎病的主要特點。什麼是錐體束征呢?主要是指大腦皮質中的椎體細胞及其軸突(像觸手一樣)和脊髓聯系的一種網絡系統,主要支配四肢及軀干運動。錐體束存在於脊髓外周的表淺部位,因此最容易受個力壓迫而受損。在頸椎病時,由於骨刺或髓核等直接壓迫而受損。在頸椎通過減少局部血供而出現椎體束症狀:先是下肢無力、雙腿發緊(如縛綁腿)、抬步沉重,不能離地、步態笨拙及束胸感等症狀。醫生檢查時常可發現肢體反射亢進、踝關節和膝關節陣攣及肌肉萎縮等典型的椎體束症狀。如果發現手部持物容易墜落,則表示椎體束深部也已受累,最後則表現為痙攣性癱瘓。椎體束的神經纖維在脊髓內的排列從外層到內層,依次是下肢、腰部、胸部和上肢。也就是說,負責上肢活動的神經纖維在脊髓中央處,即深層,而負責下肢運動的神經纖維在脊髓外周。根據椎體束纖維受侵犯部位,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 中央型(上肢型):椎體束深部纖維(因靠近中央管處,故稱中央型)先被侵犯,因而各種症狀就從上肢開始,以後才波及下肢。常見於脊髓前方中央溝處的溝動脈受壓時。一側受壓表現為一側症狀,雙側受壓則雙側出現症狀。

  2. 周圍型(下肢型):與中央型相反,外來的壓力先作用於脊髓淺部的椎體束表面,這樣先出現下肢症狀,這時如能及時治療,消除外來壓力,不僅症狀緩解,而且可阻止病變向深層發展。反之,如果外力持續增加,作用到深部椎體束神經纖維時,則症狀可蔓延到上肢,但仍以下肢為重。

  3. 前中央血管型(四肢型):即上、下肢同時發病。這主要是由於脊髓前中央動脈受壓,以致脊髓深層和淺層血液供應同時受阻,引起上肢和下肢症狀。

  按症狀的輕重不同又可分為輕、中、重三度。輕度,一般在早期,僅有輕度肌無力及肌肉張力增高;中度,已經失去工作能力,但個人生活仍可自理;重度,病人臥床、不能下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一般重度病人如能及早手術,切除致壓物,仍有恢復之希望。如果任壓迫物持續生長下去,病變發展,引起脊髓變性(即失去正常結構和功能),則脊髓功能難以逆轉。

  肢體麻木:主要由於在脊髓中主管感覺功能的脊髓丘腦束同時受壓所致。該束纖維排列順序與椎體束相似,自內向外分別為主管頸部、上肢、胸部、腰部、下肢和骶部的神經纖維,因此其出現症狀的部位及分型與椎體束症狀一致。

  在脊髓丘腦束內的痛覺、溫覺纖維與觸覺纖維分布不同,粗細也不一樣,因此,受壓迫的程度和表現也必然有所差異。一般是痛、溫覺較為敏感,症狀明顯,而觸覺則可能完全正常。此種狀態醫學上叫做“感覺分離”,容易和具有同樣症狀脊髓空洞症相混淆,臨床上就注意鑒別。

  此型運動障礙和感覺障礙通常並存。也就是說,當您出現步態不穩,如似踩棉花、容易跌倒及手持物容易墜落時,一般還應該同時伴有肢體麻木或疼痛等症狀。如果運動障礙很嚴重而沒有絲毫的感覺異常,很可能是脊髓側索硬化症而不是頸椎病。

  交感神經症狀:所謂交感神經是通向內髒、血管等肢體軀干以外各種組織的神經纖維,它的分布面甚廣。在脊髓內的許多節段也都有這種神經纖維,因此,當脊髓遇到外力壓迫時,此組神經纖維也同時被壓迫而出現各種症狀。在臨床上主要是胃腸症狀,如惡心、嘔吐等,也有表現為心血管病變的,還有表現為泌尿系統症狀的。

  排便、排尿功能障礙:一般病人沒有這些症狀,但隨著病情加劇,在後期可能出現。開始表現為尿急、排尿不盡、小便次數增加及大便秘結等,如病情繼續發展,則可引起尿潴留或大不便失禁。

  屈頸試驗:此類型病人最怕頸部前屈動作。如突然將頸部向前屈(低頭),下肢或四肢會有“觸電”樣感覺。這主要是在前屈情況下,椎管前方的骨性或軟骨壓迫物(骨刺及突出或脫出的髓核)可直接“撞擊”脊髓及其血管,而且硬膜囊後壁的皺折也同時向前形成壓力,更加重了對脊髓的壓迫而出現“觸電”樣症狀。

  反射障礙:一是生理反射異常。根據病變波及脊髓的節段不同,各種生理反射出現相應的改變,包括上肢的肱二頭肌反射、肱三頭肌反射和桡反射,下肢的膝反射和跟腱反射等。發病早期多表現為亢進或活躍,到後期則減弱或消失。

  二是病理反射出現。所謂病理反射,在正常情況下不存在,而在脊髓受壓時出現。其中以霍夫曼征及掌颏反射出現的陽性率最高,應對每個病人進行霍夫曼征檢查。實際上這是判定脊髓是否受壓迫的主要客觀標准之一,當然也可能有假陽性。

  影象學改變:對本型的診斷與判定有重要意義,X射線拍片是基本檢查。脊髓型頸椎病病人的椎管矢徑大多明顯狹窄。最好能夠測量對比一下,如果椎體與椎管的比值在1:0.75以下,就屬於狹窄范圍,1:0.5以下則算是絕對狹窄了。在此基礎上,根據病情需要再選擇磁共振(MR)、計算機斷層攝影(CT)、脊髓造影或CT+脊髓造影(簡寫為CTM)。其中X射線拍片是基本的檢查,其他幾項中以磁共振最為常用,主要是它能清晰地反映出脊髓受壓及椎間盤突出的影象。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