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只要稍稍注意觀察就不難發現,頸椎的活動范圍要比胸椎和腰椎大得多,如頭前屈後伸(仰)、左右側屈、左右旋轉及上述運動綜合形成的環轉運動。那麼,正常人的頸椎活動范圍到底有多大呢?
在醫學上,關節活動范圍稱為關節活動度,一般用量角器進行測定。測量時頸部自然伸直,下颌內收。一般而言,頸椎的前屈、後伸(俗稱低頭、仰頭)分別為45°。實質上,前屈、後伸運動是上一椎體向內下的下關節面與下一椎體向後上的上關節面間前、後滑動的結果。過度前屈受後縱韌帶、黃韌帶、項韌帶和頸後肌群限制,過度後伸則受前縱韌帶和頸前肌群的約束。頸椎的屈伸活動主要由第2—7頸椎完成。左、右側屈各為45°,主要依靠對側的關節囊及韌帶限制過度側屈。側屈主要由中段頸椎完成。左、右旋轉各為45°,主要由頸椎第1、第2(即寰、樞椎)關節來完成。而環轉運動則是前屈後伸、左右側屈、左右旋轉連貫完成的結果。點頭動作發生在寰-枕關節。搖頭動作發生在寰-摳關節(見圖3)。頸椎的活動度個體差異較大,與年齡、職業、體型和鍛煉情況有一定關系。一般年齡增長,頸部活動逐漸受限。一般情況下先為後神運動受限,前屈最後受累。頸椎病可導致頸椎各方向的活動范圍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