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出現疾病征兆,一定要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確診治療之後進行治療,這樣可以避免一些類似疾病發生誤診,某患者肩膀開始出現了疼痛,有時候胳膊都無法抬起來。於是她就到醫院做了檢查,但在醫院裡檢查並沒有查出異常,由此醫生認定是由於肩周炎引起,但經過治療依然沒有效果。於是張女士來到了省城醫院進行治療,結果才發現,是其他疾病引起。
在臨床有不少“關節”醫生不夠專業,往往看見肩痛就診斷為“肩周炎”。其實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肩痛,肩周炎僅是其中一個原因。
一、肩周炎臨床症狀及診斷肩周炎是肩關節周圍肌肉、肌腱、滑囊和關節囊等軟組織的慢性無菌性炎症。炎症導致關節內外粘連,從而影響肩關節的活動。其病變特點是廣泛,即疼痛廣泛,功能受限廣泛、壓痛廣泛。肩周炎的全稱是肩關節周圍炎,本病好發於50歲左右的人,故又稱“五十肩”。
肩周炎有哪些表現與診斷呢?
(1)肩部疼痛:起初時肩部呈陣發性疼痛,多數為慢性發作,以後疼痛逐漸加劇或頓痛,或刀割樣痛,且呈持續性,氣候變化或勞累後,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頸項及上肢(特別是肘部)擴散,當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牽拉時,常可引起撕裂樣劇痛,肩痛晝輕夜重為本病一大特點,多數患者常訴說後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側側臥,此種情況因血虛而致者更為明顯;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則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
(2)肩關節活動受限:肩關節向各方向活動均可受限,以外展、上舉、內外旋更為明顯,隨著病情進展,由於長期廢用引起關節囊及肩周軟組織的粘連,肌力逐漸下降,加上喙肱韌帶固定於縮短的內旋位等因素,使肩關節各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當肩關節外展時出現典型的“扛肩”現象,特別是梳頭、穿衣、洗臉、叉腰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嚴重時肘關節功能也可受影響,屈肘時手不能摸到同側肩部,尤其在手臂後伸時不能完成屈肘動作。
(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終年用棉墊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風。
(4)壓痛:多數患者在肩關節周圍可觸到明顯的壓痛點,壓痛點多在肱二頭肌長頭腱溝。肩峰下滑囊、喙突、岡上肌附著點等處
(5)肌肉痙攣與萎縮:三角肌、岡上肌等肩周圍肌肉早期可出現痙攣,晚期可發生廢用性肌萎縮,出現肩峰突起,上舉不便,後彎不利等典型症狀,此時疼痛症狀反而減輕。
(6)X線及化驗室檢查肩周炎:常規攝片,大多正常,後期部分患者可見骨質疏松,但無骨質破壞,可在肩峰下見到鈣化陰影。實驗室檢查多正常。
二、肩周炎與其他疾病的鑒別
1、肩峰撞擊綜合征肩關節是人體活動度最大的三維運動關節,由一個肱骨頭、肱骨頭的吸盤(關節盂)和圍繞他周圍的肌肉與肌腱、關節囊組成。隨著年齡的增大,肩峰(肩胛骨的前緣,在肱骨頭的上方)下骨質增生和滑囊等軟組織肥厚,造成肩峰下間隙的狹窄,使肩袖組織容易在肩關節上舉的過程中受到肱骨頭和肩峰的積壓,產生疼痛導致肩峰撞擊綜合征。
肩峰撞擊綜合征在年輕的運動員和中年人中比較常見。肩袖撕裂在40歲以上的肩痛患者中更為常見。多由於急性創傷和經常性的過度運動,如工作量超負荷的油漆工、倉儲上架工或建築工,游泳運動員或棒球的投手、網球手。
肩峰撞擊綜合征的主要表現為肩部疼痛,夜間疼痛,痛醒,影響睡眠:難以指出明確的疼痛部位:手臂舉過頭困難。當出現無論怎麼用力,舉向斜前上方的手臂就是不聽使喚,好像有人把腋窩的衣袖緊緊拽住一樣,這就是該綜合征的又一表現———肩袖撕裂。肩袖撕裂原因可以是急性創傷造成,也可以是由於肩峰撞擊使肩袖長期磨損導致撕裂。
2、頸椎病頸椎病,為頸神經根,頸髓,交感神經,椎動脈受刺激或壓迫引起。肩周炎是肩肱關節囊及其周圍韌帶,肌腱和滑囊的退變引起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主要鑒別點為:頸椎病的病變在頸椎;肩周炎在肩肱關工內外的軟組織。
頸椎病的疼痛來源於頸神經根,並和分布相一致;肩周炎的疼痛來源於頸痙攣的肌肉,與神經分布無關。
頸椎病的活動受限在頸椎;肩周炎活動受限在肩關節。肩周炎的肩關節造影可見關節囊收縮變化;頸椎病則無此變化。肩周炎在肱二頭肌增加張力的位置可引起疼痛;頸椎病則無此特點。
3、冠心病冠心病,是由於冠狀動脈病變引起的心髒病。肩周炎是肩肱關節囊及周圍軟轵退變引起的疾病。其鑒別點如下:冠心病肌肉的疼痛與壓痛在左側胸部,位於胸骨上段或中段之後,常放射至肩,上肢,頸或背部,左肩及左上肢尤為多見;肩周炎疼痛多在肩關節周圍,向患側的前臂或手放射。冠心病多為突然發病,常在勞動,興奮,受寒或飽食後發生;肩周炎多緩慢發病,一般認為在肩關節退行性變的基礎上,感受風寒,輕微外傷,長期固定或過度勞損等誘因而產生。
冠心病疼痛性質多為壓搾性或窒息性,每次發作時間為3-5分鐘,最長15分鐘,休息或給亞硝酸鹽制劑疼痛消失;肩周炎疼痛多為鈍痛或刀割樣,疼痛常為持續性,夜間較重,影響睡眠,休息或服用上述藥物疼痛不消失。冠心病發作時,主電圖可見ST段壓低及T波的減低;肩周炎發作心電圖無此變化。
4、周圍神經疾病
(1)胸廓出口綜合征:常由頸肋,第7頸椎橫突過長,第1肋骨畸形,前斜角異常等原因引起胸廓上口區域臂叢神經,鎖骨下動靜脈壓迫所致,多見於30歲以上的女性,患側頸肩背痛可由肩胛後部向尺側放射,有的則為發麻,沉重感。常因手或上肢持續性活動而加重,嚴重者可出現指力減弱,精細動作不靈活,感覺減退或過敏以尺神經分布為主,晚期病人可見大小魚際肌,骨間肌萎縮,鎖骨下動靜脈受壓可引起肢體發涼怕冷,軟弱乏力,手上舉時蒼白,水腫等症狀。斜角肌試驗陽性,肋鎖試驗,運動試驗,超外展試驗可能陽性。X線片常可發現頸肋,第7頸椎橫突過長,第1肋骨畸形等胸廓出口畸形。
肩周炎為肩關節囊及其周圍軟組織的慢性非特異炎症,多見於老年人,疼痛多在肩肱關節及其周圍的軟組織,活動肩關節使疼痛加重,疼痛向患肢放射與神經分布不一致,晚期肩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僵直,無肌力減弱和感覺減退,大小魚際及骨間肌萎縮,無鎖骨下動靜脈受壓力的症狀體征。斜角肌,運動試驗等多為陰性,X線片列胸廓上口各種骨畸形改變,但可有肩峰,肱骨大結節骨質疏松,岡上肌腱鈣化或肱骨大結節處有密度增高陰影。
此外,脊髓腫痛,頸神經根腫瘤,頸椎間盤突出症等均能引起頸肩臂痛,可通過病史,症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和脊髓造影加以鑒別。
(2)肩胛上神經卡壓綜合征:肩胛上神經卡壓綜合征的病變部位在肩胛切跡骨一韌帶管內;而肩周炎則在肩肱關節及其周圍的軟組織。肩胛上神經卡壓綜合征的肩痛來自肩胛上神經受卡壓,疼痛為間隙性;肩周炎疼痛來自肩部痙攣的肌肉,疼痛呈持續性。肩胛神經卡壓綜合征的肩部外展外旋力量減弱,患側的岡上,下肌有明顯的萎縮,局部無壓痛;肩周炎肩部各個方面活動明顯受限,無肌力減弱,肌肉萎縮多見於三角肌,肩關節周圍有廣泛的壓痛。
肩周炎X線平片可見肩峰及肱骨大結節有骨質疏松,肩關節造影顯示關節囊縮小;肩胛上神經卡壓綜合征,肩胛骨切跡斜位片可見跡變異和畸形,關節造影無關節囊變小改變,肩胛上神經卡壓綜合征的肌電圖檢查可見岡上肌改變;肩周炎肌電檢查列改變。
(3)臂叢神經炎: 臂棲神經炎多發生青壯年,男性多見,有感染病史;肩周炎多發於老年,女性多於男性,無感染病史;臂棲神經炎常為急性發病,疼痛部位在鎖骨上窩和肩部,疼痛為火烙樣,有的為持續性,可陣發性加劇,疼痛可放射整個上肢,可出現不同程度肢體癱瘓,肌肉萎縮,並可出現多汗,浮腫,皮膚發绀等植物神經系統症狀。
有時病變還可以延及對側,出現同樣的症狀;肩周炎為緩慢發病,疼痛部位在肩肱關節及礤周圍的軟組織,疼痛多為鈍痛,無陣發性加劇,無肢體癱瘓及植物神經紊亂的症狀,很少雙側同時發病,臂棲神經干有壓痛,有力減弱,腱反射減低:肩周炎壓痛點廣泛,多在肩關節周圍,肌力正常,無腱反射改變。
臂叢神經炎的化驗檢查可見白細胞增高,血加快,肩周炎化驗檢查常無改變。
(4)肩一手綜合征:肩一手綜合征是上肢植物神經功能異常引起的綜合征;肩周炎為周圍軟組織病變引起肩關節疼痛和活動受限的老年病。
肩一手綜合征好發於情緒不穩定,對疼痛耐受差的青年人,心肌梗死,頸椎間盤病,肩關節疾病等可誘發此病;肩周炎多發於老年人,肩關節周圍軟組織慢性勞損或創傷,感受風寒等誘因均可導致該疾病的發生。
肩一手綜合征主要症為肩,手痛,手指腫脹,僵直,皮膚亮,薄,干燥或多汗,發涼,指端發紅但回血反應差,肩關節活動往往受限,但無局限性壓痛;肩周炎主要症狀為肩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疼痛,無手痛,腫脹及僵直表現,更無植物神經紊亂引起的各種症狀,肩關節各個方向活動均受限,局部有廣泛的壓痛點。
5、肩關節結核肩關節結核分為滑膜型及骨型結核,單純滑膜型結核非常少見。右肩關節結核較左側多見。骨型關節結核,又可分為菌型及干型兩種,按病型不同,症狀亦異。其病程進展較緩慢,逐漸現出症狀。常以疼痛,功能障礙為初發症狀。疼痛常出現在三角肌下方,當外展及外旋時痛甚。三角肌部位腫脹最為明顯。窦道形成為晚期表現,常於關節囊最弱部位穿破,即易於腋窩或三角肌前緣附近穿破。
骨萎縮為初期肩關節結核X 線征像,尤其是滑膜型結核的骨萎縮可持續相當長時間。肩關節結核以全關節結核最多見。單純骨結核很少會造成骨關節運動障礙或只有輕度受限。
肩周炎X 線表現主要是:肩關節骨質疏松,大結節或與肩峰端相對的部分發生囊性變、增生硬化,周圍軟組織鈣化。早期肩關節結核與肩周炎無論從臨床表現還是X 線表現上均無特征性,容易混淆。
6、肩部周圍腫瘤肩部周圍的腫瘤生長至一定階段會引起肩痛或伴有肩臂的活動功能障礙。其與肩周炎的區別是:患部肩痛逐漸加重,疼痛的部位因腫瘤的生長、局部逐漸腫大。良性腫瘤形狀多規則,質軟而活動度好;惡性腫瘤多形狀不規則,質硬而固定不移。由於腫物的壓迫,可出現功能受限,部分病人伴肩臂及手指的麻痛。X線片表現因腫瘤的性質、生長部位和病程長短而不盡相同。一般軟組織腫瘤在X線片不顯影或僅見輪廓,若腫瘤侵蝕了骨組織,X線片可見不同程度的骨破壞甚至可見到病理性骨折。
三、走出肩關節病誤區
誤區一:依賴止痛藥有統計發現,在曾發生過急性肩痛的被訪者中,多數人選擇自己貼藥膏、用跌打酒,或者隨意服用止痛藥。殊不知,止痛藥或膏藥只起到局部暫時緩解或控制疼痛的作用,引起疼痛的根源仍然不能得到適當處理,治標不治本,反而會引發慢性肩痛。
誤區二:見好就收許多患者只要疼痛稍有緩解,就會立即停止物理康復治療或者藥物治療。如果不遵循醫囑,憑感覺行事,病灶處的炎症或損傷可能只恢復了部分,很容易在短期內反復發作。
誤區三:按摩等於治療肩痛時,不少人習慣借助按摩來舒緩疼痛。專業的按摩的確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但並不能除根。需要提醒的是,不恰當的手法只會弄巧成拙,容易加重病情,甚至造成損傷。
誤區四:小毛病犯不著手術雖然多數肩關節疾病可以通過各種保守治療或康復訓練來緩解或者治愈,但仍有部分肩部疼痛需要通過手術才能取得更好的療效。目前,肩部手術大多采用關節鏡手術治療,與傳統手術相比,創傷少、恢復快。因此,肩關節疼痛發作時,應及時前往專業關節科醫生處就診,明確診斷和接受適當的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通過以上內容我們了解到,如果肩部發生不適,一定要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治療,因為我們畢竟不是專業的醫生,因為確診後才能夠進行積極的治療,以免對生活造成影響,另外,還要注意,千萬不要到小型醫院檢查治療,如果發生意外,將耽誤了疾病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