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肩周炎 >> 肩周炎治療用藥 >> 中醫解析肩周炎

中醫解析肩周炎

祖國醫學對肩周炎的認識有著悠久的歷史,在病因病機、症狀和治療方面的認識也是較深刻和全面的。最早記載肩周炎症狀和治療的醫學著作是晉代的《針灸甲乙經》,稱其為“肩胛周痺”,並描述其症狀“肩痛不可舉,引缺盆痛”。至隋唐以後,進一步完善了其病因病機,認為其發病與體虛、勞傷、風寒濕邪及筋骨損傷等骨科疾病有關。至明清以後,根據肩周炎病因病機及臨床症狀而命名為“漏肩風”和“鎖肩風”等,並發明了辨證用藥、針灸、藥熨、按摩推拿和練功療法等較為系統的治療方法。

新中國成立後的幾十年間,由於X線、肩關節造影等新技術的應用,以中西醫結合的方法研究肩周炎的病因病理及診斷和治療,使國內學者對本病有了統一的認識,認識到肩關節是多關節的復合體,是由肩肱關節、肩峰下結構(第二肩關節)、肩鎖關節、胸鎖關節、肩胸關節和喙鎖連接等六部分組成。

國內對肩關節生物力學的研究,主要是對肩關節運動的靜態及動態的研究。研究盂肱關節的運動規律,對肩部主要韌帶、肌腱和滑囊的應力變化進行測量分析,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對測得的生物力學數據和圖像進行分析處理,並用X線電視監測系統及錄像系統攝片,進行慢動作分析。通過研究,提高了對肩關節疾病病因學、病理學及診斷學的認識,更新了知識。近代電子技術、顯像診斷技術和光學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使肩周炎由病史、症狀、體征診斷逐漸向精確的定位和定性診斷發展,廣義的肩周炎的診斷名稱也已被“肩袖炎”、“岡上肌腱炎”、“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肩峰下滑囊炎”、“喙突炎”和“肩鎖關節炎”等具體診斷名稱所代替。

醫學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肩周炎功能重建方法日趨完善。康復醫學的發展,使康復程度的設計更加合理。中醫學對肩周炎的治療也由單純中醫治療進入中西醫結合治療,並使治療日趨規范化和系統化。例如臨床應用按摩療法、穴位封閉療法、痛點封閉療法、針灸療法、多種理療配合功能鍛煉等有機地結合治療,往往使肩周炎在早期得到治愈或使中晚期病人能在較短時間內完全治愈。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