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腰椎間盤突出症 >> 腰椎間盤突出症狀 >> 腰間盤突出有哪些常見危害 腰間盤突出的護理常識須知

腰間盤突出有哪些常見危害 腰間盤突出的護理常識須知

  腰椎間盤突出是一種特別常見的疾病,該病的發生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危害,當疾病發生以後,就會特別的痛苦,我們一定要重視起來。腰間盤突出患者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防止腰腿受涼,防止過度勞累。這是腰間盤突出的護理方式之一。

  腰間盤突出有哪些常見危害

  1、腰椎間盤突出會累計到坐骨神經,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坐骨神經痛,現在隨著CT的普及,發現坐骨神經痛其實大多數就是由於腰椎間盤突出後壓迫所致。坐骨神經主要是來自腰4-5和骶1-3神經根,相對比較粗大。當坐骨神經累計後往往會出現臀部,大腿後外側,小腿等的皮膚感覺異常。

  2、腰椎間盤突出後會導致股神經受壓迫。股神經主要來自腰2-4脊神經,其主要的臨床症狀主要是表現為腹股溝和大腿前面的疼痛不適或感覺異常。

  3、閉孔神經的受累。閉孔神經由腰2-4脊神經,從腰大肌走出後進入小骨盆內。臨床上當腰椎間盤突出侵害到閉孔神經後,主要可變現為臀部深層等部位的疼痛或麻木。

  通過以上內容的了解,我們已經很清楚的知道了腰椎間盤突出的危害有哪些了,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多多了解相關知識,當疾病發生以後,不要過於擔心,及時的進行治療,平時還要多注意休息,適當的進行運動,如打打太極。

  接下來我們再來認識一下這種疾病的護理常識有哪些。

  臨床學上,腰椎間盤位於相鄰兩椎體之間,而腰間盤突出症就是屬於其中之一。因此,當患有腰間盤突出後,一定要注意好護理,各個細節都應注意。

  出現六大部位疼痛需要注意了,或因是腰椎間盤突。

  一、小腿疼痛

  繼發性症狀:在感覺到疼痛的區域出現紅腫。

  一個隱藏的原因:深部靜脈血栓形成

  診斷:許多年輕的辦公一族容易得這個病,可由於這種疼痛非常類似於痙攣抽筋,很容易被男性所忽視。如何預防:喝水。在長時間靜坐的期間內,保持體內有充足的水分(每兩小時喝水227毫升),它能保證血液健康地流動,避免形成血栓。

  二、腳疼

  繼發性症狀:大腿後方輕度疼痛一個隱藏的原因:腰椎間盤突出症

  診斷:即使你後背的感覺良好,腳部的疼痛也有可能意味著你的坐骨神經(從下背部蜿蜒到足部)被腰椎間盤突出所夾痛,還會伴隨著腿部的針刺麻木感。

  如何預防:鍛煉腹肌。聳肩弓身很容易讓下背部扭傷,增強對腹部肌肉的鍛煉有助於提高保持良好體態的能力。

  三、頸部和肩膀疼痛

  繼發性症狀:嚴重的、搏動性頭痛

  一個隱藏的原因:萊姆病

  診斷:很有可能是一支鉛筆尖大小的蜱在今年夏季潛伏在你的身上,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萊姆病的病例發生在秋季和冬季的原因,此時患者的症狀更為嚴重。萊姆病的早期預警信號包括頸部僵硬和由於腦膜炎所引起的偏頭痛。

  如何預防:吃大蒜。一項研究表明:每天服用1200毫克大蒜提取物膠囊的士兵就很少受到蜱的干擾了。

  四、下颚疼痛

  繼發性症狀:張嘴和閉嘴的時候可以聽到咔嗒聲。

  一個隱藏的原因:颞下颌關節紊亂

  診斷:颞下颌關節的主要症狀是當病人張嘴時的急性下颚痛。

  五、肱二頭肌疼痛

  繼發性症狀:失去平衡

  一個隱藏的原因:帕金森症

  診斷:雖然患上帕金森症的概率很渺茫,但它一個明確的早期指標是雙側肱二頭肌的長期疼痛。

  如何預防:參加體育鍛煉。哈佛學者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經常參加運動的男性患上帕金森症的可能性會下降40%。

  六、大腿中部疼痛

  繼發性症狀:當疼痛發作時,腿部皮膚發亮。

  一個隱藏的原因:跛行或急性痙攣

  診斷:由於跛行所造成的疼痛只發生在行走或鍛煉過程中。這種疼痛是由於大腿中的動脈狹窄所引起的,它會導致流向肌肉的血液和氧氣數量減少。

  腰椎病的出現給人們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對腰椎病進行相應的預防,同時要認識腰椎病症狀有什麼,一旦發現自己存在了類似的症狀,要及時的去正規的醫院進行有效的檢查和治療,這樣才能避免疾病的危害。

  腰間盤突出的護理常識須知

  1、腰間盤突出患者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防止腰腿受涼,防止過度勞累。這是腰間盤突出的護理方式之一。

  2、腰間盤突出的護理需注意站或坐姿勢要正確。脊柱不正,會造成椎間盤受力不均勻,是造成腰間盤突出的隱伏根源。正確的姿勢應該“站如松,坐如鐘”,胸部挺起,腰部平直。腰間盤突出的護理需注意同一姿勢不應保持太久,適當進行原地活動或腰背部活動,可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勞。

  3、腰間盤突出患者的鍛煉時壓腿彎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則不但達不到預期目的,還會造成腰間盤突出。這在腰間盤突出的護理中應多加注意。

  4、腰間盤突出在提重物時不要彎腰,應該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後慢慢起身,盡量做到不彎腰。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