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關節炎是全球范圍內的常見病與多發病。在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中有55%的人患有該病,隨著社會老齡化進程加快,這一數字還在不斷擴大。雖然病名有“炎”,但其實質是慢性無菌性炎症病變,病理特點主要表現為膝關節軟骨與骨的退行性變:關節邊緣和軟骨下發生骨質硬化、囊性變,繼發關節表面及邊緣出現骨贅,並引起關節疼痛、腫脹、畸形,活動時關節常有摩擦聲或咔嚓聲,靜息休息時也疼痛難忍,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內經》有雲“肝主筋,腎主骨”,說明膝骨關節炎發病與肝、腎二髒密切相關。肝藏血,血養筋,故肝之合筋也。腎主儲藏精氣,骨髓生於精氣,故腎之合骨也。諸筋者,皆屬於節,筋能約束骨節。膝關節中的筋骨有賴於肝腎中氣血的滋養,肝腎足,則髓盛骨強筋健;肝腎虧,則髓虛骨弱筋萎。同時骨痺又與肢體經筋、經絡、氣血聯系緊密,凡是能引起筋骨脈絡不通,使氣血痺阻不通的因素,皆可引起膝骨關節炎的發生。
祖國醫學對膝骨關節炎的治療,多采用針灸、推拿、中藥熏洗等方法,均有確切的臨床療效。而在眾多物理療法中,針灸作為中醫藥治療傳統優勢手段,可以被視為更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針灸治療主要針對膝骨關節炎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兩大主症“疼痛”和“膝關節功能障礙”,通過穴位選取,針灸手法結合電針、拔罐療法等,達到疏通經絡、散寒除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