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藥能把那骨刺去掉?這是每次門診時,患者問得最多的問題。其實,骨刺長在不同的關節導致的症狀不大一樣。肩關節如肩峰下骨刺常可導致肩峰下間隙狹窄,“肩峰下撞擊症”,肩袖磨損而出現頑固性疼痛;髋關節的髋臼骨刺可以引起“髋關節崁壓症”或稱“髋關節撞擊症”,引起髋關節慢性疼痛和活動受限。但對於膝關節,骨刺往往並不是疼痛的根源。
嚴重的膝骨關節炎拍X線片可以發現關節周圍邊緣大量骨刺,由於位置顯眼,患者往往覺得它們就是疼痛的根源,萬惡的病根。每每都是想吃某種“神藥”去掉那些骨刺。這也就催生了各種骨刺貼,骨刺靈之類的藥物。其實,膝關節退變性疼痛的根源是關節面軟骨的磨損,力線的失衡。而骨刺,不但不是疼痛的根源,還可能是人體為避免疼痛、穩定關節而作出的適應性反應。關節周圍長了骨刺就可以使關節更為穩定,減少活動度。某種意義上講,不活動,關節也就不痛了。骨關節炎的特點也就是行走時關節疼痛,休息不走動時關節疼痛減輕,甚至一點也不痛。所以,膝關節骨關節炎的根本治療不是去除骨刺,而是恢復關節軟骨面的平整,恢復關節的順滑活動功能。
很不幸的是,關節軟骨的修復再生能力較弱,尤其是老年人,軟骨的再生幾乎是不可能的。目前,還沒有哪種藥物可以幫助修復已經退變磨損的關節軟骨面。盡管各種氨基酸葡萄糖或是硫酸軟骨素廣告稱可以修復軟骨,但是專業文獻上並不能得到統一的確鑿證據支持這類藥物可以幫助恢復老年退變性關節軟骨的磨損,減輕關節疼痛。因此,美國骨科協會2014年最新的膝關節骨關節炎治療指南中,已不再推薦使用這類藥物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性疼痛。這類藥物高昂的費用也會很大程度上增加我們這個尚不發達、醫療資源相對缺乏的國家的經濟負擔。
難道骨關節炎就沒治了嗎?當然不是。目前治療主要著眼於關節功能的維護,疼痛的控制,以保證患者生活質量為先。症狀輕的,可以應用外用正規廠家生產的膏藥、軟膏等。稍重些可以加用口服抗炎鎮痛類藥物,這裡需要說明一下,是抗炎鎮痛類藥物,不是老百姓通常說的“消炎藥”。這類藥物種類繁多,可以到專業的關節外科醫生那裡獲得指導,選擇適合自己的藥物。同時,超重者的減肥、常規的保暖、肌肉力量訓練,同時減少爬山、減少登樓梯等運動亦是十分關鍵的措施。
嚴重的骨關節炎,以膝關節為例,可以出現疼痛難忍,甚至每走一步就增加一份痛苦。但是,行走對於我們來說實在太重要了。衣、食、住、行,是我們生活的重要組成。每走一步都痛,其生活質量可想而知。
雖然,骨關節炎患者基本都是老年人,但人生的短暫使我們需要珍惜每一天的生活。在生命的歷程中晚年的幸福是對我們人生操勞的犒賞。無痛的晚年是幸福的基本。即使關節已經變形,骨刺叢生,舉步維艱,現代醫學面前也往往是可以醫治的。目前對於膝關節來說,不但可以做全關節表面置換手術,還可有針對性的選擇部分關節置換,如單髁關節置換(或通俗的稱半膝關節置換),髌股關節置換等等。盡管手術的風險不可避免,但絕大多數選擇關節置換的嚴重骨關節炎老人獲得了無痛的晚年生活。總之,關節的疼痛還需到專業的關節外科醫生那裡去咨詢,去獲得更為專業的指導,以便獲得無痛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