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歡掰手指,直到關節發出爆響。手腕、肩部、腰部、背部、髋部、踝部、下巴等處也時常成為人們自娛自樂的工具,在彎曲、扭轉、壓迫關節的動作中發出“噼啪”的響聲。人們染上掰關節的習慣後往往樂此不疲,估計是牽拉關節可刺激神經末梢,產生類似按摩的快感。對於這種習慣,有人擔心長期進行可能導致關節炎,然而研究顯示這種擔心是多余的。骨科專家稱,掰關節只要不是用力過猛就問題不大。
擺弄關節為何會發出響聲?目前多數科學家認為是關節滑液中的氣泡快速破裂引發清脆的響聲,有研究發現氣泡的主要成分是氮氣。專家介紹說,關節囊與關節面構成一個封閉的腔體,內存少量起潤滑、緩沖作用的關節滑液,掰手指等動作使關節間空間加大,令溶解在關節滑液中的氣體產生微小的氣泡,逐步合並成大氣泡,破裂時便發出響聲。此後一段時間關節無法再次作響,直到有足夠的氣體溶解在滑液中。還有的學者認為,關節響聲是韌帶的快速牽拉或者關節內的黏附物碎裂所致。孫小平稱,這種響聲也可能是關節彈響,是關節韌帶松弛的表現。
目前學術界普遍認為,掰關節導致關節炎的說法缺乏證據支持。2011年一項研究通過X光檢查了215名年齡在50~89歲的人的手部,對比了經常掰手指者與沒有這個習慣者的手指關節,結論是無論掰多少年手指都沒有造成骨性關節炎。另一個研究則發現長期掰手指並沒有增加患關節炎的傾向性。美國醫生唐納德·昂格爾每天掰自己的左手關節發出響聲,持續掰了60多年之久,但他從來不掰右手,未發現左手有關節炎或者其他任何病變——他發表此“對照研究”後榮獲2009年“搞笑諾貝爾獎”。
美國羅斯曼研究所手外科主任佩德羅·貝雷基克立安認為掰關節問題不大,稱盡管少數研究發現這種行為可能與扭傷及關節骨質增生有關,但那是十分罕見的,不值得放棄這種習慣。專家提醒,盡管掰手指導致關節炎的說法沒什麼依據,但如果用力過猛,可導致關節周圍韌帶出現急性損傷,或者導致肌腱錯位等,而這種持續性損傷有可能導致繼發性關節炎的發生,表現為關節疼痛——這方面已經有若干病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