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關節炎 >> 關於關節炎 >> 引起關節炎的因素是什麼?

引起關節炎的因素是什麼?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1)一般檢查血、尿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生化(肝、腎功能,A/G)、免疫球蛋白、蛋白電泳、補體等。

  (2)自身抗體類風濕因子、抗環狀瓜氨酸抗體、類風濕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體,以及抗核抗體、抗ENA抗體等。

  (3)遺傳標記HLA-DR4及HLA-DR1亞型。

  2、影像學檢查

  (1)X線片關節X線片可見軟組織腫脹、骨質疏松及病情進展後的關節面囊性變、侵襲性骨破壞、關節面模糊、關節間隙狹窄、關節融合及脫位。

  (2)CT檢查包括關節CT和胸部CT檢查。

  (3)MRI檢查關節的MRI檢查對發現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早期關節病變很有幫助。

  (4)超聲關節超聲是簡易的無創性檢查,對於滑膜炎、關節積液以及關節破壞有鑒別意義。

引起關節炎的因素是什麼?

  3、特殊檢查

  (1)關節穿刺術對於有關節腔積液的關節,關節液的檢查包括:關節液培養、類風濕因子檢測等,並做偏振光檢測鑒別痛風的尿酸鹽結晶。

  (2)關節鏡及關節滑膜活檢對關節炎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很有價值。

  三大因素引起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是一種由於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引起的關節疼痛、關節功能障礙和關節畸形的中老年常見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疼痛、關節腫脹、膝軟、絞鎖、“膠著”、關節功能障礙及關節畸形等。隨著年齡增長而發病率逐漸增加,目前我國關節炎患者有1億人以上。

  專家介紹說,骨關節炎是由多種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主要有三大因素:

  1、肥胖是重要因素。肥胖會誘發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的發生,肥胖女性發生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的發生率是正常體重的4倍。

  2、關節長期受損。很多中老年人喜歡每周爬兩三次山或每天上下樓三次、下蹲10分鐘、慢跑半小時等運動,廣州人尤其鐘愛爬白雲山,其實這些活動若過度,是非常有損關節的,所以下山的時候,最好坐纜車下來,下樓以乘電梯為宜。

  3、膠原蛋白成分流失。隨著年齡增長,膝關節會纏上退行性變化,膠原蛋白在骨骼中占1/3,在關節軟骨中占到59%,人到了35歲以後,膠原蛋白和鈣逐漸流失,容易引發骨關節炎、骨質疏松等骨關節病。

 

  加強預防,勤於鍛煉

  由於骨關節炎是一種由於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引起的關節疼痛、關節功能障礙和關節畸形的中老年常見疾病,所以要防患於未然,首先要做到控制體重,肥胖不僅誘發其他全身性疾病,同時使身體關節受累,加速關節間軟組織的磨損,引發骨關節炎;要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強肌健骨,不要久坐,避免某個部位的關節長期處於負重狀態;還要注意適度鍛煉和合理飲食,防止過度疲勞,改變過量飲酒等生活習慣。

  對於骨關節炎患者來說,體育鍛煉也是一種很好的治療方式。主要鍛煉方法有:

  1、增加關節運動范圍、伸展度的鍛煉,可以每天進行比如仰頭低頭、轉動脖子、彎腰後仰、不負重屈腿、伸腿等各個關節的伸展鍛煉,在站、坐、臥位均可進行;

  2、增加肌肉、肌腱、韌帶力量的鍛煉,每天或隔天進行,比如膝骨關節炎可以進行股四頭肌鍛煉:坐在椅子上,抬小腿和地面成30度角,保持10秒,然後放下腿,雙腿可交替反復進行;

  3、增加耐力的鍛煉,進行各種有氧運動,每周2-3次,20-30分鐘/次,最好選擇非負重運動方式,比如游泳、騎車,應避免負重、登高、遠行、蹲起、跳躍等活動。

引起關節炎的因素是什麼?

  分類與診斷

  1、風濕性關節炎

  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症。可反復發作並累及心髒。臨床以關節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著、疼痛為特征。屬變態反應性疾病。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多以急性發熱及關節疼痛起病。典型表現是輕度或中度發熱,游走性多關節炎,受累關節多為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常見由一個關節轉移至另一個關節,病變局部呈現紅、腫、灼熱、劇痛,部分病人也有幾個關節同時發病。不典型的病人僅有關節疼痛而無其他炎症表現,急性炎症一般於2~4周消退,不留後遺症,但常反復發作。若風濕活動影響心髒,則可發生心肌炎,甚至遺留心髒瓣膜病變。

  2、類風濕關節炎

  該病是慢性關節炎最常見的類型之一。與遺傳、細菌及病毒感染、環境因素包括吸煙有關。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40~60歲女性更多見。美國風濕病學會1987年修訂的類風濕關節炎分類標准的診斷條件(≥4條可以確診):

  (1)晨僵至少持續1小時(≥6周)。

  (2)3個或3個以上的關節受累(≥6周)。

  (3)手關節(腕、掌指關節或近端指間關節)受累(≥6周)。

  (4)對稱性關節炎(≥6周)。

  (5)有類風濕皮下結節。

  (6)手部關節X線片改變(表現為關節及其鄰近骨質疏松或明顯的脫鈣現象,關節間隙的狹窄)。

  (7)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滴度>1:32)。

  3、骨關節炎

  又稱退行性關節病、骨關節病,多見於中、老年人,起病過程大多緩慢。手、膝、髋及脊柱關節易受累,而掌指、腕及其他關節較少受累。病情通常隨活動而加重或因休息而減輕。晨僵時間多小於半小時。雙手受累時查體可見Heberden和Bouchard結節,膝關節可觸及摩擦感。不伴有皮下結節及血管炎等關節外表現。類風濕因子多為陰性,少數老年患者可有低滴度陽性。

  4、痛風性關節炎

  痛風是嘌呤代謝異常致使尿酸合成增加而導致的代謝性疾病。腎功能異常時由於腎髒的尿酸清除率下降也會引起尿酸水平上升。血漿中的尿酸達到飽和,導致尿酸單鈉結晶沉積在遠端關節周圍相對缺乏血管的組織中。這種結晶的出現可導致單關節或者多關節的急性炎性滑膜炎。痛風在男性中較為多見,拇趾是最常見的受累區域,50%~70%初次發病發生於此。90%的痛風患者在其一生中的某個時期會發生第一跖趾關節受累。其他可能受累的足部區域有足背部、足跟以及踝部。

  5、強直性脊柱炎

  青年男性多發,有明顯的家族發病傾向。以中軸關節如骶髂及脊柱關節受累為主,也可出現外周關節受累,但多表現為下肢大關節,為非對稱性的腫脹和疼痛,並常伴有棘突、大轉子、跟腱、脊肋關節等肌腱和韌帶附著點疼痛。病變嚴重時可出現脊柱僵直,頸椎、腰椎、胸椎活動受限,出現“駝背”,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關節外表現多為虹膜睫狀體炎、心髒傳導阻滯障礙及主動脈瓣閉鎖不全等。X線片可見骶髂關節侵襲、破壞或融合。90%以上患者出現HLA-B27陽性,而類風濕因子陰性。

  6、反應性關節炎

  本病起病急,發病前常有腸道或泌尿道感染史。以大關節(尤其下肢關節)非對稱性受累為主,一般無對稱性手指近端指間關節、腕關節等小關節受累。可伴有眼炎、尿道炎、龜頭炎及發熱等,HLA-B27可呈陽性而類風濕因子陰性,患者可出現非對稱性骶髂關節炎的X線改變。

  7、感染性關節炎

  與細菌感染有關。常見的病原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雙球菌、淋球菌、鏈球菌、結核桿菌。發病機制包括直接細菌感染所致和感染過程中細菌釋放毒素或代謝產物致病包括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猩紅熱後關節炎等。直接細菌感染所致的關節炎表現為關節紅腫熱痛,並出現關節功能障礙。下肢負重關節不對稱受累。大關節受累多見,如髋關節和膝關節。關節腔穿刺液常呈化膿性改變。塗片或培養可找到細菌。結核桿菌感染的關節炎好發於青年,有其他部位結核的證據包括肺或淋巴結結核。可有結節性紅斑,血清類風濕因子陰性。結核菌素試驗陽性。細菌代謝產物或毒素所致的關節炎1~2周可以自愈,關節症狀呈游走性。

  8、其他

  如創傷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腸病性關節炎等。自身免疫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硬皮病及腫瘤等在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也常常出現關節炎的表現。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