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關節炎 >> 關於關節炎 >> 如何辨別類風濕性關節炎與痛風?

如何辨別類風濕性關節炎與痛風?

  “類風關”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簡稱,它是一種以小關節受累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痛風性關節炎是以小關節受累為主的代謝性疾病。二者均為老年人的常見關節疾病,有時還會合並存在。無論是類風關還是痛風性關節炎,目前都還不能根治,所以平時一定要做好預防。該怎樣區別這兩種疾病,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健康問題。下面介紹這兩種病的幾點典型不同,大家可參考鑒別。

  類風濕性關節炎

  起病慢有晨僵:類風關大多數起病緩慢,只有少數急性起病。會先出現疲勞、倦怠感、體力下降、食欲不振、手足麻木等症狀,幾天或幾周後才有關節受累症狀,患者一般都有晨僵症狀,持續在1小時以上。

  手指腫脹最明顯:類風關早期呈現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以腫脹最為突出,典型症狀為手指指關節的梭形腫脹。一般來說,關節腫脹愈明顯,其疼痛愈重。一般6周內無自然緩解。類風關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強硬和畸形,並有骨和骨骼肌萎縮,是一種致殘率較高的疾病。

  X線檢查有骨質疏松:類風關最主要的實驗室檢查指標是血清類風濕因子呈陽性改變,其次為血沉增快及C反應蛋白陽性。X線檢查表現為對稱性骨質疏松、關節周圍軟組織梭形腫脹、關節面模糊等征象,晚期有關節間隙狹窄、關節脫位或融合等征象。

  活動期減輕症狀為治療原則:類風關活動期的治療原則為減輕患病關節的腫痛與晨僵症狀,控制疾病的進展,防止和減少關節骨的破壞。治療措施包括休息、關節制動、理療及藥物治療。

  減少感染是主要預防措施:類風關的預防關鍵是生活調理和減少感染,主要措施包括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結合,防止勞累、避免受寒、淋雨和受潮。寒冷季節手足及踝關節等部位要注意保暖。一旦發生感冒,要早休息、早治療,防止誘發類風關。

如何辨別類風濕性關節炎與痛風?

  痛風

  後半夜突然發病:痛風性關節炎常常起病急驟,可在毫無前驅症狀的情況下突然發病,後半夜發病最為多見。一旦發病便為受累關節的劇烈疼痛,關節部位紅腫,但患者無晨僵症狀。

  大腳趾灼脹最典型:痛風性關節炎的主要表現為單個小關節受累,以大腳趾受累最常見,其次為踝關節等。典型症狀為大腳趾的灼熱、發脹、疼痛,十分難忍,無法蓋被子,稍有風吹草動或觸碰,就會痛得鑽心。可在1~2周內自然緩解,緩解期無症狀。

  血尿酸升高是指標:痛風性關節炎最主要的實驗室檢查指標為血尿酸升高,大於7毫克/分升具有診斷意義,其次為關節液中尿酸鹽結晶體及痛風石的檢測。X線則主要顯示非對稱、無特征性軟組織腫脹。反復發作者可見關節軟骨緣破壞、關節面不規則等征象。

  發作期糾正高尿酸是核心:痛風急性發作時的治療原則是盡快終止發作,糾正高尿酸血症,防止復發。治療措施包括休息,抬高患肢,嚴格限制高嘌呤食物。藥物治療越早越好,延遲治療則不易控制。

  控制飲食是預防關鍵:痛風的預防關鍵是飲食調理,主要措施包括多喝水,以利於尿酸排出;避免進食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內髒、骨髓、海味等,以減少尿酸的來源;肥胖者應減少食物攝入量,以降低體重,有利於改善尿酸代謝。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