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我國約有1.2億人患有關節炎,幾乎每10人中就有一個,類風濕關節炎是其中最常見的類型之一。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全身多個關節出現慢性、非化膿性炎症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該病在我國的發病率約0.32%-0.36%。以女性多見,主要表現為對稱性、慢性、進行性多關節滑膜炎症。該病是造成我國人群喪失勞動力和致殘的主要病因之一。
類風濕性關節炎易在夏季發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風濕病中常見的一種。很多患者在秋冬季節比較注意保暖,在夏季卻往往忽略這一點。如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如果在空調溫度比較低的環境裡不注意保暖,很可能加重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困難、“晨僵”(即早起時關節僵硬)等情況。
“晨僵”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第一個症狀,常在關節腫痛前出現。因此,如果早上起床時發現自己雙手關節僵硬,無法洗漱和梳頭,並持續30分鐘以上,部分患者還有乏力、低熱、胃口不好、體重減輕、手腳麻木等症狀。有些人以為是血氣不好,忽視檢查,反倒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期。
類風濕性關節炎各年齡段都會發生。這種疾病並非小毛病,其影響絕非腰腿痛之類的症狀那麼簡單,而是一種進展性的慢性疾病,初期可能只有關節的疼痛、腫脹、“晨僵”等症狀。隨著疾病的進展,會發展到關節畸形和功能受限,甚至會影響到除了關節之外的身體其他系統的健康。因此,這種疾病對健康的破壞性很大,會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要高度重視,切莫掉以輕心。
類風濕關節炎和骨關節炎怎麼區分
類風濕關節炎和骨關節炎的症狀很容易混淆,以下5個症狀是兩種疾病最顯著的區別。
1.類風濕患者的指關節會腫脹,腫脹好發於中間關節,且通常雙手都有,摸上去有柔軟,甚至發熱的感覺,並帶有紅腫顏色。
2.無論是膝蓋、肩膀或肘部,如果有超過兩個關節出現腫脹、疼痛超過6周,且找不到原因,很有可能是類風濕。如果只是指尖關節或腳趾關節腫痛,多半是骨關節炎所致。
3.腳後跟是類風濕的攻擊目標。類風濕患者經常感覺如同踩著“高爾夫球”走路,或覺得腳後跟腫脹,這些症狀在清晨尤為明顯。腳趾囊腫雖然有類似感覺,但它通常在大腳趾部位發作,且穿緊腳鞋時痛感更明顯。
4.類風濕患者會有類似流感的低燒、疲勞症狀,偶爾肘部皮膚還有小疙瘩,這在醫學上叫做類風濕性結節。
5.類風濕患者的關節僵硬感在清晨可發作1小時以上,病患甚至很難攥緊拳頭。腕關節經常有水腫症狀,如果肘關節也受牽連,患者無法伸直胳膊。值得注意的是,類風濕早期不會波及臀部關節,所以臀部關節的疼痛多由骨關節炎導致。
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要注意以下幾點:
注意防范風寒。夏季天氣炎熱酷暑難當時,切不可貪圖涼快睡在當風之處,或直接睡在水泥地上,或露宿,或睡中以風扇、空調直接吹,以防涼風侵入經脈影響筋骨。
盡量避免雨淋。夏季晴、雨天氣變化無常,尤其南方地區,雨量較大,應盡量避免雨淋。特別在工作勞累,或是劇烈運動後,要盡量避免雨淋,切忌直接洗涼水浴。
隨時留意氣象預報,注意保暖。加強鍛煉,注意勞逸結合,保持正常心理狀態,以預防或緩解病情。
盡量保持適當的體位和姿勢;注意關節的保護;必要時使用輔助工具;重視功能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