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關節炎 >> 關於關節炎 >> 骨關節炎鍛煉,我們該做什麼?

骨關節炎鍛煉,我們該做什麼?

  人過中年,不少疾病就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顯現。骨關節炎就是這些退行性疾病的其中之一。有人認為骨關節炎患者進行鍛煉會“傷上加傷”,而有人則認為鍛煉有助於防治骨關節炎。那麼,患上關節炎應不應該鍛煉呢?

  關於鍛煉,我們該做什麼

  在骨關節炎急性發作期以靜養為主,以免對關節滑膜的刺激。但當病情緩解後則需要適當鍛煉,通過增加肌肉力量達到穩定關節的目的,同時也可以增加關節活動度,延緩疾病的進展。

  不同的患者可以根據自身病情的輕重估計自身關節的承受力,本著從小量開始循序漸進的原則。對於膝骨關節炎,應選擇非負重運動方式。最好是游泳、騎車,酌情選擇散步、慢跑。

骨關節炎鍛煉,我們該做什麼?

  游泳

  這項運動對全身關節基本沒有壓力,卻可以增強心肺功能,使肌肉發達有力,減少腹部脂肪,保持勻稱體型,在對關節沒有損害的前提下,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非常適合骨關節炎患者。這項活動可每天進行,每次游程不要過長,不要使身體過度勞累。

  散步

  散步很多時都是為了飯後消食。但酌情散步也有助於骨關節炎患者病情的穩定。而且散步是一項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的鍛煉。散步時候速度不需過快,腿要盡量輕放,避免對膝關節造成損傷。每天可以行走1-2次,每次20-30分鐘。適應後如無不適,可以適當增加步行的速度。

  騎車

  既能鍛煉心肺功能也能鍛煉腿部肌肉,肌肉運動協調和肌力的增強,是有助於減輕關節症狀。同時關節周圍肌肉力量的增強也有助於維持關節的穩定性。騎車盡管運動的是腿部,但是卻不會給膝關節帶來太多負擔。

  膝關節保護

  腰部肌肉力量的鍛煉

  平躺,把腰挺起來,關鍵是,大家注意看一下他的腳,他的腳前掌是離地的,力量完全是從腳後跟發出來的,而且這個好處不單是能練股後肌群的力量還能練到臀部的肌肉力量以及腰的肌肉力量。

  腿部肌肉力量鍛煉

  坐在椅子上,腿伸直和地面成30度角,腳尖繃直保持 10秒,然後腳尖翹起,也保持10秒,使小腿肌肉有緊張感,然後放下腿,放松。這樣腳尖交替繃直、翹起、放松,就會鍛煉腿部肌肉。每天上下午各做15分鐘,堅持鍛煉,改善關節的穩定性。

  1靠牆靜蹲

  靠牆靜蹲能鍛煉股四頭肌肉力量。剛開始蹲的時候,股四頭肌,尤其是接近膝關節的部位,會感到非常吃力;再多堅持會就會感到肌肉充血灼熱的感覺;然後就是酸痛發脹;再然後就是累的發抖;最後就是累得堅持不住站起來。這樣的狀態就完成了一次靜蹲練習。休息30秒,然後進行下次靜蹲。重復20-30分鐘。每天鍛煉1-3次。

  2深蹲

  功能性深蹲姿勢很簡單。做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好,腳微微外八,不能太多,兩腿與肩同寬,然後臀部就像坐板凳一樣,最重要的是膝蓋不要超過腳尖。每天200個。

  3單腿硬拉

  這個叫做單腿羅馬尼亞硬拉,其實這個動作在圖上是用了這個啞鈴,實際上不用,空手就可以。關鍵是動作要做對,一個是比如膝蓋,如果膝蓋抻地的話,不是向後鎖,稍微有一點彎曲,但是不要完全彎曲,要控制住,稍微使勁,是平的。腰也是平的,控制住往下。如果其實大家可以做的話可以空手做。可以摸自己的膝蓋或者摸小腿,但是腰一定不能彎下去,而是腰是平的,能下得了多少是多少,然後做回來,一個一個的做。不經常鍛煉的人,可能10個反應就比較大了。

  避免的運動

  骨關節炎鍛煉可不是任何運動都能帶來益處的。骨關節炎患者鍛煉要注意“減負”,也就是指減少骨骼的負擔,如減輕體重,少爬山、少爬樓梯、少背重物等。而患膝關節骨關節炎的人則要避免蹲馬步,快步走,甚至是打太極拳等。盡管在生活中,有些正常活動難以避免,如上下樓梯。但也可以采用緩行慢步的方法,再借助扶手利用上肢力量來減輕骨關節的負擔。

  無論是認為骨關節炎主要是由於勞損、運動過量引起的,為了保護關節便拒絕鍛煉;還是認為骨關節炎是由於運動少、關節不靈便了,得要多爬山、多跑步的觀點都是不正確的。運動和保養是人生必不可免的,重點在於你的選擇。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