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關節炎 >> 關於關節炎 >> 關節腫痛去看看風濕科

關節腫痛去看看風濕科

  生活中,有些人特別是中老年人出現關節腫痛,常常理所當然地認為是骨關節炎,休息一下或熱敷一下就能好。還有些人即使就診,也往往選擇骨科。殊不知,有些關節腫痛,應到風濕科就診。

  這裡所說的疾病,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該病是一個累及周圍關節為主的多系統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大部分患者的關節會被破壞甚至變形,進而導致不同程度殘疾。在類風濕關節炎自然病程中,5年~10年的致殘率為60%,病程30年的致殘率為90%。國外研究顯示,約有20%~30%的患者在患病最初2年~3年內,就喪失了原有的工作能力。而越來越多研究證實,該病在早期就能引起嚴重結構破壞,且不可逆,因此只有盡早發現、早期治療,才能將傷害降至最低。

  類風濕關節炎的主要表現為對稱性、持續性關節腫脹和疼痛,常伴有晨僵,也就是早晨起床時關節僵硬、屈伸不利,但隨著活動增多會有所緩解。受累關節以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肘和足趾關節最為多見,同時頸椎、颞颌關節、胸鎖和肩鎖關節也可受累。中、晚期患者的手指還會出現“天鵝頸”及“紐扣花”樣畸形,關節強直和掌指關節半脫位,表現掌指關節向尺側偏斜。除關節症狀外,還可出現皮下結節,稱為類風濕結節,以及心、肺和神經系統等受累。

 

  目前類風濕關節炎雖尚無法根治,但已有多種方法可以控制疾病進展,如傳統治療、生物制劑治療及手術治療。傳統治療通常采用非甾體抗炎藥,這是臨床中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最常用的藥物,但會帶來如胃腸道症狀、肝腎功能損害等不良反應。糖皮質激素有時也會使用,但長期高劑量使用這類藥物,會增加不良反應的風險,因此不建議長期使用。抗風濕藥物發揮作用較慢,雖可延緩或控制病情的進展,但不具備明顯的止痛和抗炎作用。近年來,隨著生物制劑治療的應用,提高了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達標率。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是目前應用較廣泛的生物制劑,與傳統抗風濕藥物不同,該制劑的作用靶點是類風濕關節炎致病因子,因而可盡早使患者病情緩解,改善患者參與工作和料理家務的能力,降低致殘率。對於經過積極正規治療,病情仍不能控制的患者,為糾正畸形,可考慮手術治療。但手術並不能根治,所以術後仍需堅持藥物治療。

  需要強調的是,由於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疾病,所以必須長期治療。臨床中有高達60%的患者錯誤地認為,不再疼痛就表示病情得到控制。也正是因為這種錯誤的觀念,很多病情本來控制良好的患者自行停藥,最終出現不可逆的關節破壞,造成殘疾,進而喪失勞動能力。因此,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的認知是當務之急。

  此外,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因雖尚未完全明確,但發現與飲食等因素有關,患者一定要忌口。一是不要過分攝取高脂肪食品,如牛奶、肥肉等,炒菜、燒湯也宜盡量少放油。二是不宜多吃海鮮產品,如海帶、海參、海魚、海蝦等,因其中含有尿酸,被人體吸收後,會在關節中形成尿酸鹽結晶,這種物質最容易加重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三要少吃過酸、過鹹食品,酸性食物如果攝入過多,超過體內正常的酸鹼度值,則會使體內酸鹼度值一過性偏離,從而加重疾病症狀。四是最好禁酒,特別是不要因為貪圖涼快喝冰鎮啤酒。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