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又稱為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炎、老年關節炎,就是一種關節的退行性病變,是中老年常見的骨科疾病。針對一些病人得了關節病就不運動的觀點,專家表示,患了骨關節炎後需要選擇性運動,而最有利於病情的運動就是游泳。
關節疼痛要早治療
昆明市延安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普淇介紹:骨關節炎最主要的症狀是疼痛。疾病初期病變多表現為關節內軟骨的退化,糜爛,由於軟骨缺乏感受疼痛的神經纖維,起病時疼痛並不明顯。隨著疾病的加重,疼痛會逐步加劇。疼痛還與天氣變化、受涼潮濕等因素有關。關節活動不靈活、關節僵硬,關節處時時有“喀喇”聲,走路有時感覺疼痛;久坐久站,關節靜止一段時間,會覺得關節僵硬,走動及放松肌肉可使僵硬感消失等。隨著病變加重,出現骨贅(即“骨刺”)、軟骨喪失、關節周圍肌肉痊攣甚至發生關節破壞,還會導致膝關節活動受限。關節炎發展到一定程度,關節腫脹,關節內出現積液,會進一步加重運動障礙。
根據臨床觀察,30歲左右關節軟骨就開始發生退變,並有出現骨性關節炎的趨勢,很多人到了40歲以後,都會出現程度不同的症狀,因此應早預防、早治療。
正確運動對骨關節炎有利
普淇表示:要預防骨性關節炎的發生,生活中應注意一些細節,比如肥胖可增加罹患骨性關節炎的危險性,應該保持適當的體重;膝關節易受急慢性損傷和風寒濕邪的侵襲,受寒以後關節部位會感到不適,膝關節的保暖防寒工作很關鍵;關節局部負荷增加,是繼發性骨性關節炎的重要原因,下肢力線糾正要及時。
另外,很多骨關節炎患者確診後,就不敢多運動甚至不運動了。普淇說:其實,運動與保護關節並不矛盾。相反,正確而適當的鍛煉可以預防和延緩骨性關節炎的發生。而不正確的方式,或者過度運動才會引發和加重骨性關節炎。骨關節炎患者有益的運動有游泳、散步、騎車等;有害的運動包括增加關節負荷的爬樓、爬山、反復蹲起等。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多進食富含維生素A、C、D、E的食物,這些維生素與關節軟骨和骨骼的新陳代謝密切相關。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有助於軟骨基質的合成,堅持長時間服用可以阻斷或延緩骨性關節炎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