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關節炎 >> 關於關節炎 >>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實施按摩 不濫用抗生素是關鍵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實施按摩 不濫用抗生素是關鍵

  風濕性關節炎一直是患者的心頭痛,全身疼痛的滋味總是難以磨滅,為了關愛關節炎患者的傷痛,小編特地組合了各種按摩方式和了解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常用止痛藥和抗生素的習慣,但這是不好的做法,對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沒有益處。以及提醒一下患者的吃藥准則。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的病因目前還不十分清楚。一般認為是患者血清中存在類風濕因子引起的自體免疫反應。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類風濕性關節炎偏方、類風濕性關節炎飲食等問題都是棘手的問題。

  另外,還有內分泌和遺傳因素。受寒和潮濕往往是本病發生的誘因,中醫學將本病歸屬“痺證”范疇。認為本病的發生是由於患者體質虛弱,外感風寒濕邪,氣血運行不暢,經脈不通所引起。如果風邪較盛,則疼痛游走不定;寒氣較強,則痛有定處;如果濕邪較重,則腫脹麻木。久病不愈,則可出現氣滯血瘀的病理變化。臨床表現為,大多起病緩慢,早期可有低熱,全身肌肉酸軟無力,食欲不振,體重減輕消瘦等。開始僅1~2個小關節受累,呈游走性,活動時疼痛,隨即腫脹變硬,局部發熱但不一定發紅,其典型早期表現為晨僵。以後隨著病變的發展,可由小關節至大關節,由少數至到多數,可累及多個關節。晚期出現肌肉萎縮,病變關節變形而發生。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者仰臥位,家長以手掌置於患兒腹部,順時針揉摩2~5分鐘。

  (2)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對,拿揉四肢部,重點是患病的肢體,並配合四肢關節的屈伸活動。反復操作3~5分鐘。

  (3)旁人以拇指指端按揉並彈撥足三裡穴1~3分鐘。

  (4)患者俯臥位,家人以全掌橫擦患兒肩、背、腰、骶部,以透熱為度。

  2。隨證加減

  (1)行痺型:症見肢體關節疼痛,游走不定,多見於膝、踝、肘、腕關節,屈伸不利,遇風則加重,舌質淡紅,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按揉曲池、合谷穴各30秒。

  ②拿風池10秒。

  ③以虛掌輕叩背部1分鐘。

  (2)痛痺型:症見關節疼痛比較明顯,痛有定處,屈伸不利,局部發冷,得熱痛減,遇寒加劇,舌質淡,苔白。常用手法

  ①兩手掌相對用力,橫搓四肢,以局部發熱為度。②直擦背部脊柱,斜擦兩脅,均以透熱為度。③拿肩井3~5次。

  (3)著痺型:症見四肢沉重,肌肉酸痛,關節疼痛,屈伸不利,腰部發涼,雙足浮腫,大便稀薄,小便清長,舌質淡,苔白膩。常用手法

  ①點揉肩井、合谷穴各30秒。

  ②以虛掌拍擊脊柱兩側,自上而下,反復操作,以皮膚微紅為度。

  ③按揉脾俞、胃俞穴各30秒。

  (4)熱痺型:症見關節紅腫熱痛,遇熱則甚,發熱,口干咽燥,面紅目赤,煩躁不安大便干,小便黃,舌質紅,苔黃或黃膩。常用手法

  ①按揉大椎、曲池穴各30秒,

  ②以虛掌自上而下,拍擊脊柱兩側,以局部微熱、微紅為度。③拿肩井3~5次。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揉背:患盡俯臥位,家長以掌根按揉脊柱兩側,自上向下反復操作5~8遍,以有酸脹感為宜。

  (2)點穴:家長用拇指按揉大椎、肺俞、風池、風府、肩井、足三裡穴各30秒~1分鐘。

  (3)活動關節:根據各個關節的病變程度和活動范圍,采取不同的體位進行活動。如肩關節做前屈、後伸、外展、內收和旋轉等動作,髋關節做屈伸和搖動手法,膝關節做屈伸和引伸手法等。本法在運用時,不要施暴力,要輕揉和緩,逐漸加大強度。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實施按摩 不濫用抗生素是關鍵

  關節炎患者不可濫用抗生素

  類風濕性關節炎更依戀女性,骨性關節炎以緩慢發展的關節疼痛、僵硬、肥大伴活動受限為主要特點。醫生表示,骨性關節炎在50歲左右人群的患病率為20%,70歲人群的患病率達60%~70%,是成年人疼痛、運動功能障礙和致殘的常見原因之一。骨關節炎引起疼痛的病因主要可歸納為:軟骨破壞,滑膜組織的無菌性炎症,關節畸形所致的肌肉、韌帶受力異常,肌肉萎縮、韌帶松弛所致的關節不穩定等。

  有些人一發炎就要吃抗菌藥,到醫院要求打青霉素。骨科醫生說,其實,骨性關節炎多數不是由細菌引起的,正常組織蛻變、受傷,以及過敏和受化學刺激,都可能引起關節發炎,盲目吃抗菌藥毫無用處。吃止痛藥不能阻止關節受損除此之外,亂吃消炎止痛藥也是骨關節炎治療常見的一大誤區。關節受到損傷或感染細菌時,身體內的“維和警察”——白細胞會即刻通過血液循環系統,趕赴“案發現場”,捉拿引起發炎的罪魁禍首,阻止關節感染,白細胞增多,和“罪犯”進行搏斗,這就是發炎。應用消炎止痛藥時,其原理不是直接殺死細菌,而是通過破壞白細胞到達的介質,減少白細胞。表面上看起來,炎症是沒有了,但細菌毫發無傷,只會躲在一邊“偷笑”。

  醫生指出,白細胞釋放出的介質包括好幾種,介質Ⅰ可引起發炎,介質Ⅱ可起到促進腎血管、胃黏膜以及血小板更好地運行。而有的消炎止痛藥不分青紅皂白,把所有的介質一律阻止並殺死,久之會造成腎損害,影響消化道運行。更糟糕的是,有些患者把止痛藥等同於消炎止痛藥,只要關節痛,就吃嗎啡緩釋片、曲馬多、可待因等止痛藥,雖然當時好像不痛了,可是炎症在繼續,關節破壞在加劇,濫吃止痛藥還可能導致上瘾。

  臨床用藥適合自己才最好“廣告說什麼好,大家就吃什麼藥,這種情況下,常常是花錢買苦吃。”專家說,治療關節病的消炎止痛藥有很多,每種藥物的副作用也不一樣,到底應怎麼吃,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事實上,即使是同一種藥,不同人吃也會有不同的效果。

  有些患者性子很急,關節一痛立馬吃藥,吃完沒多久覺得不能立竿見影,馬上再換一種,或者干脆幾種藥一起吃。可能痛是止住了,但到底是哪種藥起的作用,自己都糊裡糊塗,下次犯病了,還是抓一把胡亂吃。此外,幾種消炎鎮痛藥一起吃,對胃腸的損害明顯加劇。有研究顯示,只用可的松,14%服藥者3個月後會發生胃壁侵蝕,而聯合用兩種藥,發生胃壁侵蝕的患者可增至51%。“每個人身體狀況不一樣,服藥效果也不一樣。一般來說,只有很特殊的情況,或者時間很短,醫生才可能這樣開藥,長期服用的話,不會要求患者幾種消炎鎮痛藥一起吃。”

  吃藥守則

  小劑量、按療程服用

  早期關節炎並不嚴重,既然吃藥有副作用,不如不吃好了。專家提醒,患者千萬別抱有這種想法。正確服用消炎止痛藥,不僅可以消炎止痛,還能改善患處血液循環,延緩關節蛻變過程,提高生活質量。其實,早期關節炎用藥量不大,吃藥時間也短,病變開始的時候,一天一次藥,連服一周就差不多了。骨性關節炎每急性發作一次,病情會加重一次,及時治療可減輕或延緩病變的過程。

  風濕性骨關節炎患者到底應該怎麼吃藥?

  首先,應明確個體化的吃藥原則。患者應該明白,最好的藥不等於最適合自己的藥,最貴的藥也不一定是最適合自己的。有些人吃阿司匹林就不錯,另外一些人吃了會胃痛。吃藥時應從小劑量開始,先吃三天,效果不錯的話,再接著開7天。病情平穩後,要逐漸減少藥量,找到自己最小的維持劑量,以盡量減少並發症的發生,同時把副作用降到最低。

  此外,要按療程吃藥。消炎止痛藥治療骨性關節炎療程一般在10~14天,必要時可延長到6周。氨基葡萄糖類藥服用4~12周,可改善患者疼痛症狀及關節活動能力,停藥2個月後療效仍能持續。

  第三,建議根據患者病情聯合用藥,以減少副作用。比如,吃消炎止痛藥時,可同時服用胃藥,預防胃腸道反應。消炎止痛藥和維生素類藥一起服用,可同時控制骨質疏松,減少體內鈣質流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