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很多患者往往病急亂投醫,盲目聽信小道消息,或鍛煉不當或治療不當,結果反而疼痛加重,贻誤了防治時機。
誤區1:疼痛由“骨刺”引起一定要切除
不要盲目選擇切除“骨刺”。“骨刺”既不尖銳如刺,也不是一個醫學名詞,醫學名詞應是骨疣,應稱之為骨質增生或骨贅更為貼切。骨質增生是因衰老退變的關節遭受損傷後“抗議”無效,為適應損傷不得不自我修復生長出的“同血緣不同長相”的新組織,也是骨的一部分,是軟骨磨損失穩時期代償增生的產物。從某種意義而言,在一定時期內可增加關節接觸面提高關節穩定性,骨質增生也不是引起關節疼痛的首要原因,疼痛是軟骨磨損累及到軟骨下的骨神經所致,對於已發生疼痛的關節而言,減痛的首要目標是保護現存關節軟骨而不是切除增生骨贅。
誤區2:關節炎一定要靜養
當關節炎急性發作疼痛時,適當休息是必要的,但經休息和治療症狀緩解後,一部分人會長期不敢做任何運動,認為這樣可以更好養護關節。這個問題需從兩方面說明,一方面膝關節炎患者需避免過長時間和高強度下地負重,以延緩關節軟骨進一步磨損,另一方面長久不活動反而會致關節僵硬和周圍肌肉廢用性萎縮,進而致膝關節不穩。人總是要走路,長期不活動的關節在日常走路時,會因肌肉軟組織無力牽拉關節,使關節間隙進一步狹窄摩擦頻繁,加重關節軟骨損傷,因此對於膝關節病患者,正確方法是在疼痛緩解後,逐步進行散步、游泳等活動,並盡早開始非負重位的床上膝關節股四頭肌等長自主鍛煉和坐位股四頭肌等張訓練,以加強關節運動靈活性預防肌肉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