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的症狀表現在疼痛快速來也快速去,常表現在夜晚發作、關節紅腫、疼痛,渾身發熱。部分嚴重的患者表現在多處手指和腳趾出現了一個個“鼓包”。這是由於人體內嘌呤的物質的新陳代謝發生紊亂,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減少,造成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濃度過高時,尿酸以結成“鹽塊”沉積在關節、軟骨和腎髒中,引起組織異物炎性反應。
飲食是造成痛風的主要原因。喜吃火鍋、牛羊肉、愛喝啤酒的朋友患痛風比例稍高。如果把人體內的嘌呤代謝比喻成一個天平,天平的兩端分別是嘌呤“產生”和“排洩”,正常情況下天平是平衡的。吃火鍋時人們喜歡點的海鮮、動物內髒、肉類、冬菇、菠菜等,這些嘌呤含量比一般的食物高10倍甚至幾十倍,吃一次火鍋體內的嘌呤數量會增加很多。
同時喝碳酸飲料和酒水等會使嘌呤產生的速度遠遠大於排洩的速度,加重嘌呤代謝障礙。當血液中的尿酸濃度飽和了,多余的尿酸就變成晶體,像炸彈一樣埋在關節的軟組織裡。夜晚,痛風會從大腳趾關節發作,引起關節紅腫、疼痛持續一周左右。不僅如此,還會引起血尿、腎絞痛,甚至引發高血壓、冠心病,導致死亡。
痛風急性發作時,是不允許使用降尿酸藥物的。這是因為一般藥物只能溶解“鹽塊”的表面,使結晶體溶解成針狀的晶體,對關節軟組織造成更大傷害。因此很多患者在痛風發作期只能忍受著,靜靜等待痛風過去。痛苦可想而知。
“當然,防治痛風,保證飲食均衡很重要。”臧文傑提醒,預防痛風飲食要注意“量”,盡量避免高嘌呤食物的攝取。以吃火鍋為例:點菜的時候盡量避開海鮮、冬菇、菠菜、內髒等等;盡量不要喝碳酸飲料和啤酒,可以喝果汁、酸梅汁代替。吃完火鍋之後多吃水果蔬菜、多喝白開水,可以用熱水泡腳、做一下腳底按摩,促進嘌呤的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