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百科知識 >> 骨病症狀 >> 頸椎病病理生理有哪些改變

頸椎病病理生理有哪些改變

  頸椎病是發生在我們身體頸部的一種很常見的疾病,其根據在臨床當中的具體發病症狀有很多種的發病類型,所以大家要根據具體類型的症狀加以治療,頸椎病的發生實際發病在病理和生理上都發生了嚴重的脫水、腫脹、重疊等病理改變。那麼,具體病理生理有哪些改變呢?

  病理生理

  頸椎病的基本病理變化之一是椎間盤的退行性變。頸椎間盤運動范圍較大,容易受到過多的細微創傷和勞損。其主要病理改變是:早期為頸椎間盤的脫水,髓核的含水量減少和纖維環的纖維腫脹,繼而發生變性,甚至破裂。頸椎間盤變性後,耐壓性能及耐牽拉性能減低。可以發生局限性或廣泛性向四周隆突,使椎間盤間隙變窄、關節突重疊、錯位,以及椎間孔的縱徑變小。

  椎間盤退變常會引起繼發性的椎間不穩定,椎體間的活動度加大和使椎體有輕度滑脫,繼而出現後方小關節、鉤椎關節和椎板的骨質增生,黃韌帶和項韌帶變性,軟骨化和骨化等改變。而在椎體與突出的椎間盤及韌帶組織之間形成的間隙,由於有組織液積聚,再加上微細損傷所形起的出血,使這種血性液體發生機化然後鈣化、骨化,於是形成了骨贅。

  椎體前後韌帶的松弛,又使頸椎不穩定,更增加了受創傷的機會,使骨贅逐漸增大。骨贅連同膨出的纖維環,後縱韌帶和由於創傷反應所引起的水腫或纖維疤痕組織,在相當於椎間盤部位形成一個突向椎管內的混合物,對頸神經或脊髓產生壓迫作用。鉤椎關節的骨贅可從前向後突入椎間孔壓迫神經根及椎動脈。

  椎體前緣的骨贅一般不會引起症狀,但文獻上也有這種前骨贅影響吞咽或造成嘶啞的報告。脊髓及神經根受壓後,開始時僅為功能上的改變,如不及時減輕壓力,逐漸會產生不可逆的變化。因此如果非手術治療無效,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

頸椎病病理生理有哪些改變

  疾病治療

  保守治療

  1、口服藥物治療:主要用於緩解疼痛、局部消炎、放松肌肉治療,對於頸椎不穩等繼發的局部軟組織勞損等療效較明確,但不能從根本上治療頸椎病。對於伴有四肢無力或麻木的患者來說,還可以使用神經營養藥物輔助康復,促進受壓神經的恢復。

  2、牽引法:通過牽引力和反牽引力之間的相互平衡,使頭頸部相對固定於生理曲線狀態,從而使頸椎曲線不正的現象逐漸改變,但其療效有限,僅適於輕症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牽引,防止局部炎症、水腫加重。

  3、理療:理療法是物理療法的簡稱。就是應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種物理因子,如聲、光、電、熱、磁等作用於人體,以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但其作用也較微弱,不能從根本上治療。且經常理療易對皮膚產生燙傷。

  4、中醫療法博大精深,療效但與醫生的個人經驗有很大關系,需慎重選擇。

  手術治療

  對頸椎病診斷明確,神經根壓迫症狀嚴重,保守治療後症狀無明顯好轉者應采取手術治療,而對於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即主要表現為雙下肢走路無力、行走不穩等症狀的患者,則應盡早實行手術治療,以獲得良好的恢復效果,因這類患者的治療效果與神經壓迫時間長短有密切關系。而對於椎動脈和交感神經興奮型的患者,手術效果相對來說就不太確切。

  主要手術方法有以下幾種:

  1、頸前路手術:顧名思義,即在脖子前面進行的手術,目前大部分頸前路手術都是微創技術,手術切口小,術後恢復快。手術主要切除突出變形的椎間盤,對於伴有骨贅增生者還要去除增生的骨贅,以及兩側鉤椎關節,以免殘留可能的致壓物。正常結構切除後的重建物多種多樣,大多使用鋼板和融合器來重建頸椎的高度和穩定性。不論何種內植物,主要作用是恢復頸椎正常的曲度,並將手術操作的幾節頸椎長在一起。我們目前僅采用椎間融合器,不用鋼板,治療效果顯著,為病人節省寶貴經費,已經在國際上發表文章。近幾年還出現人工椎間盤置換,可以保留了頸椎節段間的運動功能,對合適的病人臨床療效也很好。

  2、頸後路手術:即從脖子後方進行的手術,適用於多節段頸椎病、伴椎管狹窄或後縱韌帶骨化者。後路手術主要通過切除全部或部分後方的椎板來達到間接減壓的目的,手術風險比前路要小,暴露簡單,對於頸椎本身生理曲度存在的患者來說療效較好。盡管後路手術對於頸椎正常生理結構的影響相對較小,但是也需要內植物來重建頸椎的穩定性。後路單開門椎管成形術等手術可以保留頸椎間的活動度,術後後凸畸形及鄰近節段退變等發生率較小,已被我們廣泛采用,在國際和國內率先報道。

  通過上面的詳細介紹,相信現在大家一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對於頸椎病的病理和生理發生的改變,大家一定要去深刻的領悟和體會其中的奧妙所在。同時,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頸部出現有任何的不適,都要想方設法的去積極檢查和治療,這才是解決最好的良策。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