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老腿先老”,骨關節炎是中老年常見的慢性骨科疾病,早期預防和對症治療十分重要。
歲數一大,在不知不覺中膝關節就開始打軟,還隱隱地疼,再後來就是發僵,甚至活動都有困難,這就是常見的骨性關節炎,又叫退行性關節炎、老年慢性關節炎等。
本病在世界范圍內都很常見,45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為10%左右,而60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可達40%—60%。目前,全國中老年骨關節炎患者大約有3000萬。而且,隨著人口的老齡化,骨關節炎的患病率還會明顯增加。
骨性關節炎不僅發生在膝關節,髋、脊柱、踝等關節都有可能受累,以膝關節最常見,占到四成以上。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會慢慢影響活動能力,極大地損害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早期會出現關節疼痛、晨僵、下蹲疼、上下樓疼等症狀,到晚期嚴重關節畸形,甚至行動都有困難。
老年慢性關節炎之所以發生,在於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和繼發性骨質增生,以前主要是老年人常見病,如今很多中青年人的關節也提前退化。有的源於關節過度勞損,有的是因為身體肥胖,給關節增加了負擔,還有一些愛美的女士,由於不注意保暖,關節受涼導致疼痛、僵硬。
針對骨性關節炎,早期治療可采取口服藥物、理療、關節腔注射、關節鏡等多種方式。理療方式有中藥敷、紅外線微波治療等。
如果患者關節已嚴重畸形,並且活動受限,可考慮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即切除已破壞的關節面,換上一個人工關節面,就像為壞牙安裝“牙套”一樣。隨著骨科技術的發展,目前人工關節置換術已成骨科最常見手術之一,術後3個月基本都能恢復日常活動,給病人置換的高科技人工關節,理論上使用壽命超過20年。
預防關節疾病,平時多注意膝部保暖,特別在夏天,不要貪涼,避免撞擊,注意運用大腿的肌肉群,因為肌肉的發達可在一定情況下緩解膝蓋所承受的壓力,可以讓膝蓋的損傷降低到最小;平時多做腿部肌肉鍛煉,盡量減少膝蓋的承受力。為此,特別推薦以下七種練習方法:
1、仰臥位,屈腿。將一條腿伸直,慢慢向上抬高,勾起腳尖,停留片刻。放下伸直的腿,恢復屈腿狀態。另一條腿重復上述動作。重復20次為一組,每天3—5組。
2、仰臥位,腿伸直。然後腳跟著地,盡量屈膝。如此反復,重復20次為一組,每天3—5組。
3、仰臥位。雙腿輪流屈腿,再伸直,像騎自行車一樣。重復20次為一組,每天3—5組。
4、仰臥位,一腿膝關節屈曲。另一腿膝關節伸直,腳後跟靠著牆面,用力伸直膝關節。當感到膝關節後部緊張時,堅持10秒鐘,然後放松。換腿重復上述動作。重復20次為一組,每天3—5組。
5、俯臥位。在踝關節的下方墊上毛巾卷。該踝關節用力向下壓,盡可能伸直膝關節。堅持10秒鐘,然後放松。換腿重復上述動作。重復20次為一組,每天3—5組。
6、坐在椅子上,輪流伸直左右腿,伸腿的同時用力勾起腳尖。重復20次為一組,每天3—5組。
7、騎自行車。把車座盡可能放高,使腳剛好踩著腳踏。將阻力調到最小。騎車時間可以從10分鐘開始,適應後逐漸延長至20分鐘。
日常生活中還應注意,對患病的關節要加以保護,避免劇烈活動和過度負重。髋關節或膝關節患病者,不要爬山、跑步、打球或長距離步行,游泳是最佳鍛煉方式;上下樓盡量乘電梯;久坐後雙膝發僵,起立前腿部可輕輕地擺動幾下;平常使用的床、椅子和馬桶等不要太低;衛生間一定要安裝扶手;平時要穿舒適的平底軟鞋,不要穿高跟鞋;為在睡眠時減輕疼痛,可在膝下墊個小枕頭。
此外,對肥胖者來說,減輕體重是肥胖者保護膝蓋的首選任務,因為過重的體重會時時刻刻傷害膝蓋;同時運動後,要對膝關節和腿部肌肉熱敷,雙手手指揉搓膝蓋下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