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骨質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狀的綜合征.頸椎病可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和其他型,頸椎病可發於任何年齡,以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多.其表現常為頸、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區疼痛,手臂麻木,肌肉萎縮,甚至四肢癱瘓。頸椎病是多種疾病的根源,早預防治療才能擁有健康的生活。頸椎病具有發病率高,治療時間長,治療後極易復發等特點。
頸椎病主要因為頸椎間盤和頸椎及其附屬結構的退行性改變引起。 原因1:椎間盤 頸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一般在30歲以後即開始。髓核脫水變薄,椎間隙變狹,使纖維環及周圍韌帶變松弛,頸椎穩定性減弱,更易進一步勞損及退行性變。纖維環變性及椎間隙狹窄使椎間盤易於向後及側方突出.頸4、5,頸5、6椎間活動度最大,應力也最集中,最易受損傷。 原因2:椎體及其附屬結構 椎間盤變薄引起頸椎不穩時,其周圍韌帶常受異常應力的牽扯,致其附著點損傷引起骨贅增生。椎間隙變狹窄也使後關節與鉤椎關節應力增加,使其受損傷及增生。易發生增生的節段依次為頸5、頸6、頸4及頸7。 原因3:椎間盤突出、椎體後緣增生,黃韌帶肥厚等可引起椎管狹窄,導致脊髓型頸椎病。鉤椎關節、後關節增生,椎間盤向側後方突出可壓迫或刺激神經根、椎動脈及交感神經,引起相應症狀。 原因4:血管因素及化學因素 頸椎病的發病機制和腰椎間盤突出症一樣,不能單純用機械壓迫因素來解釋,還有血管因素和化學因素在起作用,因而引起水腫及炎症引發或加重了神經症狀。 對於頸椎病這種病,預防重於治療。因為它比較容易復發,長期糾纏著患者,因此預防是必要的,但是想要有一個好的預防效果,就要對於頸椎病的注意事項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這樣才能做好預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