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患風濕病的患者群體逐年增多,被抽樣調查的106,678人當中,風濕病患者達到18,552人,比例高達17.39%,超過總數的六分之一,而且患病群體也由最初的老年人,漸漸蔓延到許多中年人、青年人,各行各業都有,而且比例還在逐年增多,多數是由於日常生活中不良生活或隱身習慣造成的,如空調風扇吹得太多、長時間靜坐、甜食煙酒過多等。
臨床研究發現,9成以上風濕病患者在下雨天或者氣溫驟降的前一段時間,關節就開始疼痛,甚至加重,許多人會痛到無法入睡。這是因為在外界濕度增加,氣壓降低的時候,人體內細胞的液體就會滲出。反之,當濕度降低,氣壓升高的時候時,液體就停留在體內的組織間隙中。這種液體的移動是機體細胞對外界環境發生變化時的一種正常適應機制。
發炎的關節,病變組織不能隨天氣的變化而排出液體,致使發炎關節局部細胞的壓力較之四面組織高,從而導致疼痛加重和局部腫脹。另一方面,病人在寒冷環境中,皮膚溫度下降比健康人慢,在暖和環境中,皮膚溫度上升也比較慢,這是由於患者四面血管的收縮和擴張時間延長,而且收縮、擴張不充分所致。因此,在天氣突變的情況下,病人的疼痛會加重。
風濕病不能亂貼藥膏
每到冬季,寒濕之邪氣容易侵襲人體,引起經脈氣血不通,使得風濕病患者易舊患復發。這時,很多人會自行貼藥膏緩解一時之痛,然而,不是任何藥膏都能有效止痛。風濕痺痛一般可分為濕熱證和寒濕證兩種,兩種症狀所需要的止痛膏藥是不一樣的,藥膏不能隨意貼。
市面上治療風濕病的藥膏分為兩大類,分別是溫熱類和寒涼類,其中大部分是以溫熱類為主,如南星止痛膏、跌打鎮痛膏等。溫熱類的藥膏具有溫通氣血止痛的作用,適用於寒濕所導致的風濕痛。但在嶺南地域有些關節痛是屬於濕熱證的,若這類的關節痛使用了溫熱類的藥膏,就會加重病情。
該如何選擇藥膏呢?首先得分清患者的風濕痛是屬於哪種類型。如果是風濕熱痺的風濕痛,關節會表現為紅、腫、熱、痛;若是風寒濕痺的風濕痛,關節疼痛腫脹,但皮膚不紅,且摸上去比較冷,痛處喜溫喜按。
需要注意的是,風濕痺痛的病證會受氣候的影響而變化,如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在夏季時兼有濕熱的症狀明顯,但到冬季就會帶有寒濕症狀較多,因此,用藥也需要適時調整。
風濕病人進補需慎重
風濕痛患者除了不要隨意使用藥膏外,要想度過一個“不痛”寒冬,飲食方面最為關鍵,需要做到清淡飲食,痛風患者尤須注意,特別是少吃火鍋。火鍋及魚蝦海鮮等,多屬高嘌呤食物,容易誘發關節痛風發作,風濕病患者應忌食生冷食物,多食新鮮蔬菜,保持二便通調。
另外,風濕病患者冬季進補需慎重。冬令進補首先是針對陰陽氣血虛實進行調補,風濕病患者體質各有偏頗,必須結合自身體質進行調理。風濕病患者進補可根據自身情況,選用以下四種湯方。
·當歸生姜羊肉湯,適用於氣血不足、寒濕體質的患者。
材料:當歸20克、生姜15克、羊肉半斤(若體內偏寒涼者,可加生姜20克;或加橘皮10克、白術15克,加強健脾促進消化)。
·白胡椒煲豬肚湯,適用於胃寒脾虛體質患者。
材料:白胡椒、生姜適量,豬肚一只,把白胡椒打碎,放入豬肚內,留少許水分,慢火煲1個小時以上即可。
·蓮藕豬脊髓湯,適用於脾腎不足、陰虛體質的患者。
材料:連骨豬脊髓500克,蓮藕250克,蔥段、姜片、料酒、精鹽適量。
·黨參田七炖烏雞湯,適用於氣血虧虛、夾有血瘀體質的患者。
材料:烏雞1只(約750克),黨參20克、田七6克,具有補虛活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