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關節炎 >> 關於關節炎 >> 類風濕關節炎可控可治 早期診斷規范治療是關鍵

類風濕關節炎可控可治 早期診斷規范治療是關鍵

  類風濕關節炎,被稱為“活著的癌症”,是一種難治性的風濕病。患者常常全身上下多個關節疼痛不已,有甚者無法直立行走。一旦患病,它不僅會給患者造成持續的關節疼痛,還會破壞患者關節骨結構,導致殘疾,使患者在身體和精神上遭受雙重折磨。因此被許多人稱為“不治之症”。今年10月12日是第十九個“世界關節炎日”,值此之際,編輯采訪了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風濕免疫內科主任蔡小燕醫師,聽聽蔡醫師對“不治之症”——類風濕關節炎的看法。

  “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不是一回事

  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同一個疾病嗎?有何區別?常有患者感到疑惑,多處詢問而無果。蔡小燕醫師告訴關節炎,常常累及心髒,多見於青少年。由於目前醫療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風濕熱的發病率已經大大減少。”

  而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由於遺傳、感染、性激素等原因導致免疫功能紊亂而引起關節侵蝕性的改變,是目前最容易引起關節破壞和關節畸形的關節炎之一。類風濕關節炎以對稱性、侵蝕性滑膜炎為主要表現,可反復遷延導致進行性關節破壞、畸形和功能喪失。手指、手腕是最常受累的部位。患者早晨起來會覺得關節僵硬、活動不靈等表現。病情嚴重時,患者連擰毛巾、扣紐扣等生活小事都沒法完成。

  此外,隨著病情進展,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低下,類風濕性關節炎還可能會引發全身系統性的並發症,如間質性肺炎、血管炎、血小板減少、貧血、口干、眼干、Felty綜合征等。

類風濕關節炎可控可治 早期診斷規范治療是關鍵

  類風濕關節炎可控可治 不再是“不治之症”

  “過去生活條件比較差,醫療水平相對低下,患上類風濕關節炎會使患者在身體和精神上遭受折磨。如今,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再是‘不治之症’。現代醫學的發展,使得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效果已大大改善,治療的目標不再局限於‘控制症狀’,而是‘緩解病情’,阻止關節破壞,防止殘廢。”蔡小燕醫師談道。

  蔡小燕指出,目前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藥物分為兩大類。一是控制症狀的藥物,主要包括消炎止痛的藥物;另一類是改善病情的抗風濕病藥物,主要包括傳統的非生物制劑改變病程抗風濕藥物(如甲氨蝶呤)和生物制劑藥物。生物制劑是目前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一類新藥物,與甲氨蝶呤聯合應用可以有效地控制關節炎症和病情發展,療效良好。

  “要實現緩解病情、阻止關節破壞這一目標,關鍵還是在於‘早期診斷,規范治療’。”蔡小燕醫師強調說。

  目前有許多血清學指標有利於早期診斷類風濕關節炎,使早期診斷類風濕成為可能。此外,還有一些關節炎早期暫時達不到診斷標准,但有明顯的關節炎症狀,多數在進行早期干預治療後疾病得以控制緩解下來。大量臨床案例證實,多數類風濕關節炎的關節侵蝕發生在發病頭1-2年內。此時,如不立即進行恰當的治療,會導致關節畸形、功能受損。現實生活中,許多患者因偏信偏方或者虛假廣告自行用藥而延誤了治療時期,加大了今後治療疾病的難度。因此提倡一旦出現症狀,應該盡早到正規醫院的風濕科診治。

  營養飲食 力所能及的運動有益於改善病情

  寒露已過,眼下已入秋季,早晨、傍晚天氣陰涼,對患有風濕性疾病的患者來說,將是一個嚴酷的考驗。面對天氣的變化,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應該如何應對呢?蔡主任指出,營養飲食、適當做些力所能及的運動有利於緩解病情。

  大多數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不需要過分忌口。一般來講患者的飲食中應有充足的蛋白質、維生素和鈣質,要定時定量,不可暴飲暴食。少吃辛辣、油膩的食物。

  關節功能鍛煉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緩解期的一種治療手段。通過關節鍛煉,可以增加肌力,保存關節的活動能力,防止關節攣縮、強直及肌肉萎縮。功能鍛煉的方式有很多,可隨病變關節部位不同而選擇,如手指操、床上運動、抗阻力運動、扶拐站立及步行等。

  值得注意的是,功能鍛煉要循序漸進,活動量宜從小到大,一般地說,每日的活動量以不加重局部症狀為原則,持之以恆。同時,注意自我保健,防寒保暖。並且要保持樂觀的心態,精神舒暢,增加戰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