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百科知識 >> 骨病預防保健 >> 腰痛警惕腰椎間盤突出

腰痛警惕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症又稱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症,是指腰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或外力作用引起纖維環破裂,導致椎間盤的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或/和馬尾神經根,而引起相應的臨床症狀。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其病程長、時輕時重、反復發作,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及生活質量。那麼,腰椎間盤突出主要有哪些症狀呢?

    本病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傷科的常見病、多發病。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於後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的組織,如脊神經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症狀。   <a name='InnerLinkKeyWord' href='http://www.jianke.com/news/859828.html' _fcksavedurl='http://www.jianke.com/news/859828.html' target='_blank'>腰痛</a>警惕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症狀有哪些     根據髓核突(脫)出的部位、大小以及椎管矢狀徑大小、病理特點、機體狀態和個體敏感性等不同,其臨床症狀可以相差懸殊。因此,對本病症狀的認識與判定,必須全面了解,並從其病理生理與病理解剖的角度加以推斷。現就本病常見的症狀闡述如下。     一、腰痛:95%以上的腰椎間盤突(脫)出症患者有此症狀,包括椎體型者在內。     機制:主要是由於變性髓核進入椎體內或後縱韌帶處,對鄰近組織(主為神經根及窦-椎神經)造成機械性刺激與壓迫,或是由於髓核內糖蛋白、β-蛋白溢出和組胺(H物質)釋放而使相鄰近的脊神經根或窦-椎神經等遭受刺激引起化學性和(或)機械性神經根炎之故。     表現:臨床上以持續性腰背部鈍痛為多見,平臥位減輕,站立則加劇,在一般情況下可以忍受,並容許腰部適度活動及慢步行走,主要是機械壓迫所致。持續時間少則2周,長者可達數月,甚至數年之久。另一類疼痛為腰部痙攣樣劇痛,不僅發病急驟突然,且多難以忍受,非臥床休息不可。此主要是由於缺血性神經根炎所致,即髓核突然突出壓迫神經根,致使根部血管同時受壓而呈現缺血、淤血、乏氧及水腫等一系列改變,並可持續數天至數周(而椎管狹窄者亦可出現此征,但持續時間甚短,僅數分鐘)。臥木板床、封閉療法及各種脫水劑可起到早日緩解之效。     二、下肢放射痛:80%以上病例出現此症,其中後型者可達95%以上。     機制:與前者同一機制,主要是由於對脊神經根造成機械性和(或)化學性刺激之故。此外,通過患節的窦椎神經亦可出現反射性坐骨神經痛(或稱之為“假性坐骨神經痛”)。     表現:輕者表現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後側的放射性刺痛或麻木感,直達足底部;一般可以忍受。重者則表現為由腰至足部的電擊樣劇痛,且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輕者雖仍可步行,但步態不穩,呈跛行;腰部多取前傾狀或以手扶腰以緩解對坐骨神經的張應力。重者則臥床休息,並喜采取屈髋、屈膝、側臥位。凡增加腹壓的因素均使放射痛加劇。由於屈頸可通過對硬膜囊的牽拉使對脊神經的刺激加重(即屈頸試驗),因此患者頭頸多取仰伸位。     放射痛的肢體多為一側性,僅極少數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現為雙下肢症狀。     三、肢體麻木:多與前者伴發,單純表現為麻木而無疼痛者僅占5%左右。此主要是脊神經根內的本體感覺和觸覺纖維受刺激之故。其范圍與部位取決於受累神經根序列數。     四、肢體冷感:有少數病例(約5%~10%)自覺肢體發冷、發涼,主要是由於椎管內的交感神經纖維受刺激之故。臨床上常可發現手術後當天患者主訴肢體發熱的病例,與此為同一機制。     五、間歇性跛行:其產生機制及臨床表現與腰椎椎管狹窄者相似,主要原因是在髓核突出的情況下,可出現繼發性腰椎椎管狹窄症的病理和生理學基礎;對於伴有先天性發育性椎管矢狀徑狹小者,脫出的髓核更加重了椎管的狹窄程度,以致易誘發本症狀。     六、肌肉麻痺:因腰椎間盤突(脫)出症造成癱瘓者十分罕見,而多系因根性受損致使所支配肌肉出現程度不同的麻痺征。輕者肌力減弱,重者該肌失去功能。臨床上以腰5脊神經所支配的胫前肌、腓骨長短肌、趾長伸肌及姆長伸肌等受累引起的足下垂症為多見,其次為股四頭肌(腰3~4脊神經支配)和腓腸肌(骶1脊神經支配)等。     七、馬尾神經症狀:主要見於後中央型及中央旁型的髓核突(脫)出症者,因此臨床上少見。其主要表現為會陰部麻木、刺痛,排便及排尿障礙,陽痿(男性),以及雙下肢坐骨神經受累症狀。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失控及雙下肢不完全性癱瘓等症狀。     八、下腹部痛或大腿前側痛:在高位腰椎間盤突出症,當腰2、3、4神經根受累時,則出現神經根支配區的下腹部腹股溝區或大腿前內側疼痛。另外,尚有部分低位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也可出現腹股溝區或大腿前內側疼痛。有腰3~4椎間盤突出者,有1/3的有腹股溝區或大腿前內側疼痛。其在腰4~5與腰5~骶1間隙椎間盤突出者的出現率基本相等。此種疼痛多為牽涉痛。     九、患肢皮溫較低:與肢體冷感相似,亦因患肢疼痛,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經性血管收縮。或是由於激惹了椎旁的交感神經纖維,引發坐骨神經痛並小腿及足趾皮溫降低,尤以足趾為著。此種皮溫減低的現象,在骶1神經根受壓者較腰5神經根受壓者更為明顯。反之,髓核摘除術後,肢體即出現發熱感。     下腰椎間盤突出的預防有哪些
  1、飲食注意不可少     維生素E有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肌肉緊張的作用,同樣能緩解腰椎間盤突出的疼痛的症狀。日常生活中含維生素E多的食物有鳝魚、大豆、花生米、芝麻、杏仁等。蛋白質是形成肌肉、韌帶所不可或缺的營養素。日常生活中含蛋白質多的食物有豬肉、雞肉、牛肉、肝髒、魚類、雞蛋、豆類及豆制品等。     2、避免長時間固定姿勢     對於長期從事坐位工作的人,容易引起腰部疲勞。辦公室一族可以在繁忙的工作時間抽出幾分鐘的時間,站起來活動下,扭扭腰,做做伸展運動,緩解下腰部肌肉。目前我國私家車不斷增多,有車一族在開車時應不斷調整自己的坐姿,讓自己處於舒適狀態,特別是椅背要抵住自己的腰部,使腰部肌肉得到支撐,使周身血液得到循環。   腰痛警惕腰椎間盤突出     3、適時活動腰部     應注意腰肌和腹肌的力量練習,腰、腹肌力量強,則腰椎的穩定性就好,就能起到保護腰椎的作用,減緩脊柱退變的進程。同時配合上通過松膀、轉腰、俯仰等活動,達到強腰健體作用。     4、腰部用力要正確     在搬、抬重物時,應將兩足分開與肩等寬,屈膝,腹肌用力,再搬動物體。此時大腿和小腿的肌肉同時用力,分散了腰部的力量。若在膝關節伸直狀態下,從地上搬取重物,腰部承受的壓力可增加40%,極易損傷腰部的韌帶、肌肉和椎間盤。故搬物時不能彎腰,而應屈膝,要保持腰部正常直立位置時的曲度,避免力量集中在腰部。如物體太重,不可強行用力。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