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傷病人由於創傷或手術,機體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傷、療程一般較長,傷後大多食欲不振、消化吸收能力減弱、導致營養供應不足,影響創傷的修復。因此,要使機體組織從損傷到愈合,僅用藥物或手術,手法治療是不夠的,還要給予足夠的營養成分。
臨床上應根據骨傷的不同時期給予合理的飲食調護,才能達到加速骨折愈合,促進病人早日康復的目的。 1、術後第一天 由於胃腸功能比較弱,食清淡易消化食物——流食 要求:食物必須呈流體狀態,食物要稀、軟、爛,易於消化和吸收、易於咀嚼和吞咽、無強烈刺激性。 比如:稀粥,果汁,藕粉,菜水,骨頭湯等 2、骨傷初期(1-2周) 因臥床致胃腸道功能減退、出現食欲不振、腹脹、便秘等,此期飲食當以通絡理氣,清淡通便為主,宜食高維生素,高鈉、高鐵、清淡可口、易消化富含膠原纖維、促進腸蠕動、有利於排便的食物,如新鮮蔬菜、香蕉、豆制品、米粥。理氣食物如蘿卜、蔗糖均可刺激腸蠕動。蜂蜜、有潤腸通便作用,可適當調飲。 此期應忌生冷、辛辣、油膩、煎炸食物,不利傷口愈合或加重便秘。顱腦、颌面損傷的病員用低脂全流飲食,每日6餐。昏迷病人用管飼混合奶、勻漿膳等。 3、骨傷中期(2-4周) 患肢疼痛明顯減輕,但骨折尚未連接,病人食欲差,傷處仍腫痛。可食用大量蛋白質、維生素和磷、鈣質的食物,如:牛奶、雞蛋、排骨湯、瘦肉及海產品等。 4、骨傷後期(5周以上) 經過前2個階段的治療、調養,此期骨折端已生長骨痂,但不堅固,傷處腫痛已基本消失,肢體功能尚未完全恢復。患者臥床日久、體質虛弱。此期飲食應以補氣養血、調養肝腎為原則。可服食骨頭湯、雞湯、豆制品、動物肝腎、新鮮蔬菜、果品。此期要注意飲食節制,不可因腸胃功能漸復而暴飲暴食,以免過食五味影響骨折愈合。 骨科病人傷口的修復、手術切口的愈合、功能恢復的速度、手術並發症的發生和治療效果,都與病人的營養狀況有關,所以在病人的整個康復過程中,護士要根據病人的營養情況、體質、病程為病人提供適宜的飲食指導。 所以,上述3期飲食原則,臨床中要靈活掌握,此外,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每天應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以使身體充分獲得各種營養素。 六大類食物包括:蛋豆奶類、五谷根莖類、魚肉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類 2、手術或受傷後(例如骨折)蛋白質的流失加速,應多選擇高生理價值的蛋白質食物,例如牛奶、蛋、瘦肉、魚、家禽類(去皮)等來補充營養。素食者可以選用黃豆及其制品來補充植物性蛋白質。 3、鈣質是構成骨骼的主要成分,骨折病人鈣大量流失,應由食物中補充。食物中以牛奶為鈣質的最主要來源;其它富含鈣質的食物包括:小魚干、蛎、蛤仔、蛋黃、黃豆及其制品(例如豆皮、五香豆干)、深綠色蔬菜、發菜、紫菜、黑芝麻、白芝麻、酵母粉(健素糖)等。 4、為加速傷口的愈合、增加對傳染病的抵抗力,可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例如水果、深綠色及黃紅色蔬菜,如柑橘類、檸檬、蕃茄等。 5、骨折病人應多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因為維生素D在人體內對於幫助骨骼鈣化、促進鈣的利用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有:蛋黃、牛奶、動物的肝髒(如豬肝、牛肝)、魚肝油等。此外,日光可活化皮膚內的維生素D,所以時常照射陽光也是獲得維生素D的好方法。 6、多喝水。水分可以調節體溫、幫助消化吸收、運送養分、預防及改善便秘。長期臥床的病人應增加飲水量,一天至少飲用3,000~4,000毫升,可以稀釋尿液的濃度,預防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