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飲食可減低10%~18%的尿酸,同時還可減少痛風急性發作,因此痛風的治療必須控制飲食。在眾多不同病因引起的關節炎中,痛風是唯一需要特別強調飲食控制的疾病。
但一項調查顯示,我國痛風患者和醫生對飲食知識知曉率僅分別為22%和37.2%,因此需要重視對醫生及患者進行更新後的飲食治療的教育,以提高痛風的治療效果。
近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風濕免疫科李謙華教授和戴冽教授在《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15年7月19卷第7期上發表文章《更新痛風飲食治療的新觀點》,現將其觀點摘錄如下。
①含糖飲料和果汁引起痛風發病的風險與啤酒相當
近年有關痛風飲食治療最重要的進展就是發現了新的引起痛風發病的飲食危險因素———含糖飲料和果汁,其引起痛風發病的風險高於烈酒,與啤酒相當。這與其中的高果糖漿成分中的果糖有關。果糖不僅可在體內代謝產生尿酸合成旁路途徑的底物單磷酸腺苷,促進尿酸合成增加,還可增加胰島素抵抗及循環胰島素水平,減少了尿酸排洩。
2012年ACR痛風指南推薦,痛風患者應避免攝入高果糖漿甜化的飲料(包括糖化的蘇打水)及食物,同時限制自然糖份果汁及含糖飲料的攝入(證據等級:C級)。
②高嘌呤食物中動物嘌呤與植物嘌呤對痛風的影響不同
嘌呤代謝的終產物是尿酸,因此傳統認為痛風患者應限制高嘌呤食物(包括肉類和蔬菜)的攝入。動物嘌呤比植物嘌呤更易誘發痛風發作,但富含嘌呤的蔬菜與痛風發病率的增加無相關性。2012年ACR痛風指南鼓勵痛風患者攝入新鮮蔬菜(證據等級:C級)。
以往豆類及豆制品(如豆腐腦、豆腐、豆漿等)被認為屬高嘌呤食物,建議痛風患者避免食用。目前研究則發現攝入豆類和豆制品促尿酸排洩作用超過其所含嘌呤導致的血尿酸合成增加的作用,是痛風的保護因素。因此應鼓勵痛風患者增加攝入豆類和豆制品。
③肉類中紅肉與白肉對痛風的影響不同
紅肉指豬肉、牛肉、羊肉等哺乳動物的肉,在傳統飲食結構中占重要的位置。但紅肉不僅富含嘌呤,導致痛風的發病風險增加;還有豐富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2012年ACR痛風指南指出應限制豬肉、牛肉、羊肉等紅肉的攝入(證據等級:B級)。
白肉指的是家禽類的肉。每日攝入適量家禽肉對血尿酸水平影響不大。相對於海鮮及紅肉,家禽蛋白對血尿酸的影響最少,因此推薦患者優先選擇家禽肉作為動物蛋白的主要來源。需要注意的是,家禽類的皮中嘌呤含量高,皮下組織中脂肪含量豐富,因此食用禽類食品時應去皮。
④注意選擇攝入果糖含量較低的新鮮水果
通常認為水果是痛風的保護因素。但有研究發現富含果糖的水果與痛風發病率的增加呈正相關,因此即使未合並糖尿病/代謝綜合征,痛風患者也應少吃果糖較高的水果,如蘋果、無花果、橙子、柚子、荔枝、柿子、桂圓、香蕉、楊梅、石榴等,而含果糖量較低的水果如青梅、青瓜、西瓜、椰子水、葡萄、草莓、櫻桃、菠蘿、桃子、李子、橄榄
等則對痛風影響不大,痛風患者可以增加攝入。
另外,一項納入633例痛風患者的病例交叉對照研究證實了攝入櫻桃或櫻桃制品分別可減少35%和45%的痛風發,其機制可能與櫻桃降尿酸及其含有的花青素的抗炎、抗氧化及減輕疼痛的作用有關,因此痛風患者可增加櫻桃的攝入。
⑤飲食控制不僅包括食物種類的選擇,還應注意量和熱量的控制
研究顯示,控制熱量的攝入也具有降低尿酸和減少痛風發作的作用。因此指導痛風患者飲食控制方案時還應減少總熱量的攝入。綜合不同食物對痛風的影響及國內外痛風治療指南的推薦,地中海飲食對痛風患者最有利。因此,鼓勵痛風患者將飲食結構調整為地中海飲食。
總之,飲食控制是痛風非藥物治療的主要環節,它與藥物治療相輔相成,是痛風長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對痛風飲食研究的不斷深入,臨床醫生不僅需要自身不斷更新痛風飲食治療的新觀點,而且還要用這些新的觀點與指南建議教育患者,以期醫患共同努力提高痛風的治療效果。最後特別強調,無論如何強調飲食控制的重要性,最終它都不能代替降尿酸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