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關節炎初期症狀是關節腫痛,早上起床時關節不靈活。特征是左右關節對稱出現關節紅、腫、熱、痛,且剛開始出現在手指等小關節,然後逐漸擴大到手、手肘、腳、膝之類的大關節。
關節疼痛和天氣有關,季節轉換或梅雨季等濕氣重時,痛得非常厲害。症狀時輕時重,一直持續下去,就會關節變形,形成自然脫臼或僵化。本病是屬於現代醫學中不易治愈的疾病之一,所以,痊愈相當困難。而穴位按摩療法可以減輕疼痛,活化關節,促進血液循環,避免病情惡化。如長期堅持按摩,病情明顯好轉甚而康復。
風濕性關節炎的特效穴位:腹部的中脘、天樞、大巨穴,背部的肝俞、脾俞、腎俞,手部的尺澤、曲澤、太淵、大陵、曲池、陽谿、陽池,足部的內膝眼、外膝眼、解谿、太谿和申脈等穴。
按摩方法:
(1)點按肘部的尺澤、曲澤、曲池,膝部的內膝眼、外膝眼各30至50次,力度以酸痛為宜,緩慢按摩。以上穴位對風濕性關節炎所帶來的疼痛、僵硬有很好的療效。另外,尺澤還具有消除慢性炎症的作用。
(2)按揉太淵、大陵、陽谿、陽池、太谿、解豁、申脈各30至50次,力度稍重,以酸、脹、痛為宜。大陵穴對手部僵硬有奇效,可對此反復按揉;太谿、解谿穴可促進足部血液循環,消除腳踝、腳跟的僵硬,可反復按揉。
(3)在按摩以上穴位的同時,應按壓背部的肝俞、脾俞、腎俞和腹部的中脘、天樞、大巨穴各30至50次,以調整全身的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