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骨關節置換術日臻成熟,越來越多患有骨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股骨頭無菌性壞死、創傷性關節炎、幼年性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患者,通過手術明顯矯正關節畸形,使原來僵硬的關節恢復正常功能,提高了生活質量。
但需要大家注意的是,人工關節植入後並非一勞永逸。像所有機械產品一樣,人工關節也有使用壽命,一旦出現假體松動、感染、脫位等問題,就需進行翻修術,“以舊換新”。
難道二次手術就避無可避了嗎?
現階段,人工髋關節初次置換的10年成功率已經超過90%,20年成功率超過80%。但由於目前科技還沒有發達到讓假關節可以使用一輩子的程度,因此,對於中青年患者而言,人工關節的壽命顯然不夠用。再加上因手術失誤、假體本身的缺陷或是患者自身使用不當等因素,部分人或早或晚會出現人工關節松動、感染等並發症。且隨著假體使用時間的推移,發生率將不斷增加。
如何才能延長人工關節使用壽命呢?排除手術技術和假體質量因素,做好術後定期復查很重要。
現在,不少人在初次手術後,自感身體無恙,功能恢復良好,便認為就此萬事大吉,不再復查。但殊不知,人工關節就如同汽車需要年檢一樣,為避免“帶病工作”,也應定期檢查。通常情況下,患者術後1個月即應進行復查,以判斷功能恢復以及傷口愈合的情況;術後3個月應進行第二次復查,看假體跟骨頭的結合程度如何、行走是否正常;若無異常,此後每年做一次“年審”,至少8年就應“大檢”一次。復查內容包括:是否疼痛、行走步態、髋關節功能、拍x線片了解假體的位置、穩定性等,有時還需要作血液學檢查、ct、ect等。
此外,日常護理和保養也是影響人工關節使用壽命的關鍵因素之一。
控制體重、預防感染、避免劇烈運動等,這些都是植入了人工關節患者需注意的事項。一般來說,80公斤以上的患者就應適當減肥;而對關節存在較大沖擊性的運動,如打羽毛球、登山等應避免,最好選擇游泳、騎車等相對“柔和”的運動方式;盡量做到戒煙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