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大媽今年77歲,是位“老糖友”,有約20年的患病史。近來,她老是覺得頭暈、乏力,做事老是蔫蔫的,沒什麼力氣。自己用血糖儀測測,發現空腹血糖有9.3~11.2mmol/L,餐後兩小時的血糖波動在12.2~14.5mmol/L,家裡人著急了,立即把她送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治療。
許大媽對醫生說自己最近兩個月來,經常感到行走時步態不穩,腳軟綿綿的,就像是踩在棉花上一樣,而且雙手臂還有麻麻的感覺。她覺得可能是自己太累了、沒休息好的原因,所以也沒有引起重視,更沒和家人提過。醫生一邊給許大媽控制血糖一邊分析查找她頭暈的病因。根據患者症狀,醫生初步判斷許大媽的頭暈乏力可能是腦梗塞引起的。在做了MRI等詳細檢查後,醫生發現許大媽的脊椎問題相當嚴重,從頸2到胸1的椎間盤都膨出、頸椎管狹窄、腰椎間盤膨出等。
經過該院骨科朱六龍主任反復會診,判斷患者雙下肢軟綿綿的症狀可能就是由腦部、頸椎、腰椎等多個疾病共同累積。朱六龍主任告訴記者,患者當時的症狀就像是高速公路上一起車禍,頸4/5椎間盤作為主要責任椎間盤影響了整段公路的暢通情況,使得車流出現了擁堵,甚至滯留的異常情況。而骨科醫生必須像高速交警,在最短的時間裡,用最快的速度將車禍處理、道理疏通,使整段高速公路再次恢復通暢。
考慮到病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礎疾病較多,並不宜行多處及創傷較大的手術。經過各科專家反復會診,並和病人及家屬反復溝通協商,朱主任決定通過最小創傷的手術方式來幫助許大媽解決問題。
經過完善的術前檢查和准備,朱主任幫許大媽做了頸4/5椎間盤摘除+椎間融合器+前路鋼板內固定術。麻醉期過去後,患者第一感覺就是雙上肢麻木症狀較術前明顯緩解;術後第2天患者就可以用頸圍在床上坐位休息;第3天就可在家人的陪伴下下床行走了,以前那種踩棉花和走路搖晃的情況都沒有了。許大媽和家人相當高興,第一時間就走到護士站稱了體重,但是還戲言說:怎麼我的脖子裡裝了鐵家伙,體重一點兒也沒變啊?術後第10天,生活已經能自理的許大媽出院了。
朱六龍醫生向記者介紹說,按常規思路來看,像許大媽這樣的病人如果進行手術治療,頸椎需要開3個節段,腰椎需要開2個節段,才能解決根本問題。但是現在的脊椎疾患的病人基礎疾病多,自我主訴豐富,症狀與體征並不相同,手術的風險也就相應提高了。今後,醫生在多階段問題椎間盤中准確地找出責任椎間盤,然後用最小創傷的手術方式幫病人解決病痛,將成為脊椎疾患手術發展的一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