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手術治療 >> 前交叉重建方法

前交叉重建方法

  移植物目前主要有三種:自體骨-髌腱-骨(BPTB)、自體四股腘繩肌腱(G/ST)以及同種異體肌腱。各有優缺點,均有足夠的初始強度,均取得滿意的臨床效果,但盡量選擇用自體材料,避免疾病的傳播。骨道的位置,也是手術成功的重要因素。胫骨骨道偏前則導致伸直受限及與股骨髁間窩頂撞擊,而導致失敗;太偏後則成“懸吊”韌帶,不起作用。有人主張比正常偏後2mm,中心點位於外側半月板游離緣延長線上,距後十字韌帶約7mm,稍偏內為佳。股骨骨道偏前則屈曲受限,被動屈曲則導致韌帶撕裂而失敗。所以股骨骨道盡量靠後,以距股骨後緣1-2mm,2點(左)或10點(右)左右的位置為佳。牢固的初始固定強度也是手術成功的關鍵。股骨端:BPTP一般采用界面螺釘固定,而四股腘繩肌腱多采用固定鈕扣或穿針。胫骨端的固定:骨腱骨仍是界面螺釘為多,而四股腘繩肌腱則用界面螺釘加門釘或拴樁或Intrafix均能提供足夠強度。固定角度傾向於伸直位或30度,固定時韌帶張力,也不是越大約好,一般認為80N左右。

  近年來前十字韌帶四骨道雙束重建,越來越受到重視。理論上,雙束重建,能更好地控制膝關節的旋轉功能。在臨床上,近期的結果,有些分歧,有報道沒有顯著性差異,也有人報道旋轉控制功能改善。遠期結果有待進一步研究。

前交叉重建方法

  人工韌帶遠期效果有待提高。應慎重選擇。

  對未成年患者,主張先保守,勸其改變活動水平,使用支具,加強肌肉鍛煉。在骨成熟或接近成熟時行前十字韌帶重建。但對不願意改變活動量,關節不穩,軸移試驗陽性的很年輕的患者,保守治療效果不好,應該考慮重建手術。但是,如何避免骨骺損傷,目前爭議很大。已經證實骨塊或金屬固定物跨越骨骺會導致骨骺閉合。因此手術方式有很大挑戰性。直接縫合效果不好。關節外重建效果不好。減少或不損傷骨骺是一個嘗試,取得良好效果。將髌腱或腘繩肌腱下端保留,經過半月板前角和冠狀韌帶下方,或骨槽,進入關節,固定於過頂位置,或避開骨骺的溝槽內。也有人將肌腱的腱性部分經過骨骺鑽孔,固定於過頂位置,未見明顯生長影響。骨孔大小有爭議,盡量小,6mm左右為宜。但這些移植物是否隨著生長和肥大,並不清楚。

  肌腱重建固定後,愈合需要時間,一般認為骨骨愈合至少6周,腱骨愈合至少8周,異體肌腱再延遲2周。對髌腱移植物,最薄弱處是3周時移植物骨道交界面,6周時位於骨塊的近側;對腘繩肌腱,最薄弱處是3周時移植物骨道交界面,6周時是骨道內的腱性部分。關節內肌腱的改造是從表面,3個月左右開始,約5個月,血運化全部完成,約半年左右愈合完全。但對異體肌腱,有人觀察約3年仍不完全。這些結果直接影響康復程序。

  目前,積極的康復程序,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減少了關節粘連的機會。術後伸直位固定,抬高患肢,或使用冰敷,減少出血和腫脹。過伸牽拉,和四頭肌練習應盡早進行。關節活動度練習2天後開始,一周達90度,合並半月板縫合則4周內限制在90度。負重應盡早,但一周內減少活動,以減少出血和腫脹。合並半月板縫合要求4周後部分負重,8周完全負重。合並負重區軟骨損傷而行微骨折治療者,4周部分負重,8周完全負重。8-12周恢復完全的關節活動度。逐漸恢復活動,由低速、外力小,能控制的活動到高速、外力大、不能控制的活動。競技體育活動要求半年到一年之後。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