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脫位又稱為脫臼,是關節各連接部位失去正常的連接關系。關節脫位既有先天性的,又有後天形成的。如果運動時關節脫位,那麼該怎麼辦?關節脫位可吃這哪些食物治療?小編下面詳細為你介紹。
1、牛蹄筋白芷湯
組成:牛蹄筋100克,白芷20克。
用法:牛蹄筋洗淨,切成小塊;白芷洗淨,紗布包扎。牛蹄筋、白芷同置鍋中,加清水1000毫升,急火煮開3分鐘,去浮沫,加黃酒、姜、蔥、精鹽等,文火煮30分鐘,分次食用,連服10~20天。
功效:強筋骨,利關節。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晚期,關節仍僵硬不能伸屈,腰膝酸軟乏力者。
2、豬蹄筋杞桂湯
組成:豬蹄筋100克,紅棗15枚,枸杞子10克,桂圓肉15克。
用法:干豬蹄筋水發後洗淨,切成小段,置鍋中,加清水1000毫升,加紅棗、枸杞子、桂圓肉,急火煮開5分鐘,改文火煮30分鐘,分次食用。
功效:養氣補血,滑利關節。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後期,氣血虛損,肝腎不足,或有習慣性脫位者。
3、薤白鲫魚湯
組成:鲫魚1條,薤白25克。
用法:鲫魚活殺,去鰓、內髒等,洗淨,油鍋煎至魚背微黃,加清水500毫升;薤白洗淨,紗布包扎,同置鍋中,急火煮開3分鐘,加黃酒、姜、蔥、精鹽等,改文火煮20分鐘,去薤白,食魚及湯,連續1周。
功效:消腫行氣活血,利水濕。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後早期,關節部脹痛明顯,關節活動受限者。
4、韭菜炒佛手
組成:韭菜250克,佛手200克。
用法:韭菜洗淨,切成小段;佛手洗淨,切成小片。油鍋燒熱, 將韭菜、佛手同置鍋內,熱炒炒熟,分次食用,連續10天。
功效:行氣止痛,溫經通絡。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中期,關節仍腫脹,活動不利者。
5、蔥油拌莴筍
組成:莴筍300克。
用法:將莴筍洗淨,去皮切成絲,熱油加蔥末,與莴筍絲拌勻,分次食用。
功效:通經絡,養筋骨。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後中期,關節僵直不能動者。
6、大棗甘草米粥
組成:大棗10枚,炙甘草5克,粳米50克。
用法:大棗、炙甘草洗淨,置鍋中,加清水1000毫升,加粳米,急火煮開3分鐘,改文火煮20分鐘,成粥,趁熱分次食用。
功效:調衛調營,緩急止痛。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後中期,關節隱痛不愈者。
對關節脫位的處理主要分為三步:
1、復位
以手法復位為主,時間越早,復位越容易,效果越好。但應由有經驗的專科醫生進行復位。
2、固定
復位後,將關節固定在穩定的位置上,使受傷的關節囊、韌帶和肌肉得以修復愈合。固定時間為2-3周。
3、功能鍛煉
固定期間應經常進行關節周圍肌肉的舒縮活動,和患肢其它關節的主動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避免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