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中醫骨科 >> 中醫:8大方法治療肩周炎

中醫:8大方法治療肩周炎

  肩關節周圍炎是肩並節囊和關節周圍軟組織的一種退行性、炎性病變。其臨床表現為:多見於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早期以疼痛為主,日輕夜重;晚期則以功能障礙來主,外展、外旋及後伸等動作受限最明顯。

中醫:8大方法治療肩周炎

  中醫學中,本病稱“漏肩風”、“肩凝”等,屬痺症范疇。多因年老體虛,風寒濕邪乘虛而入,致經脈痺阻;或跌僕損傷,瘀血留內,氣血不行,經筋作用失常而道致本病。

  針灸治療肩痛在《針灸甲乙經》、《備急千全要方》、《針灸資生經》及《針灸大成》等著作中,均有記載。現代明確提到肩關節周圍炎的針灸治療首見於1954年。六十年代報道頗多,但以傳統的針刺法為主。近二十年來,幾乎各種穴位刺激療法被用於本病的治療,諸如刺血、針刺、艾灸、拔罐、穴位激光照射、熱針、穴位微波法、電針以及穴位注射等,為提高療效,還往往將二或三種方法結合運用。目前,針灸及各種穴位刺激法的療效大致類似,有效率在95%以上。

中醫:8大方法治療肩周炎

  【治療】

  1.體針

  (一)取穴

  主穴:肩髃透極泉,天宗透秉風、肩貞、條口透承山。

  配穴:曲池、尺澤、肩陵、肩井、合谷、陽陵泉。

  肩陵穴位置:陰陵泉下8~9分。

  (二)治法

  以主穴為主,酌加配穴。囑病人垂曲肘。宜以28號針,長3~4寸,行深刺透刺,使局部有較強的酸麻脹感。條口透承山及肩陵穴、陽陵泉均宜針對側穴,為提高療效,可先針此類穴,待明顯得氣後,令患者活動肩部,內外旋轉、前伸後屈等;然後再針局部穴。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天。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448例,結果痊愈226例,顯效100例,有效111例,無效11例,其總有效率為97.5%[1~5]。

  2.電針加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肩髃、天宗、曲池、肩井。

  配穴:條口透承山、臂(骨需)、阿是穴。

  (二)治法

  以主穴為主。配穴,病程<30天者,加條口透承山;>30天者,選余穴。先取肩髃,快速刺入1寸,得氣後,再向極泉方向刺入3~4寸,行針2~3分鐘,余主穴用常規刺法,然後接通電針儀,用密波或疏密波,留針30分鐘。電流強度以患者可耐受為度。如病程<30天,先取患側條口透承山,針深2.5寸,得氣後通電針儀之正極;手握負電極,電針法同上。>30天者,針其余配穴,方法同上。選2穴行穴位注射,藥物用丁公籐注射液或5%當歸注射液,每穴1毫升。電針每日或隔日1次,穴注每周2次。電針、穴注不同日進行。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