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鎖骨骨折是產傷性骨折中最常見的一種,有時症狀不明顯,易被醫生或家長忽略,如不能及時發現和治療,易造成嚴重後果。本病常發生於體重過大、分娩困難的嬰兒,男女比例為2:1。本病的發生常由於胎兒迅速下降,前肩胛部擠向產婦的骨盆恥骨聯合處,使脆弱的鎖骨極度彎曲而發生骨折;助產人員牽拉胎兒肩部用力過猛,強拉胎兒娩出至骨盆口時,兩肩劇烈向內壓而引起。骨折多發生於中央或中外1/3段,呈橫形骨折,並有移位,也有不完全性骨折(青枝骨折)者。
導致新生兒鎖骨骨折三大因素:
1、孕婦因素:高齡產婦產道彈性降低,堅韌,順應性差,易致胎肩娩出困難,發生鎖骨骨折。初產婦由於心理壓力及產道不能適應突然的負荷所致擴張程度不滿意,也容易出現胎兒娩出困難,加之助產方式不當,易出現胎兒鎖骨骨折等相關並發症,而同時合並有以上兩種綜合因素,則使得鎖骨骨折的發生率大大增加。
2、胎兒因素:新生兒鎖骨骨折發生部位與其解剖、生理特點有關。鎖骨位於胸部前上方,有2個生理彎曲,內半段向前凸,外半段向後凸,略呈S狀,且內2/3較粗,中外1/3交界部相對較細,故此處容易發生骨折,大部位患兒鎖骨骨折發生於中外1/3處,且新生兒骨質含礦物質少,骨強度低,尤易發生骨折。
3、產科因素:巨大兒或骨盆相對較小,由於難產而易發生鎖骨骨折;當然,產力過強時,由於宮縮較強,第二產程進展迅速,使胎頭娩出過快,或胎肩未隨胎頭轉位,胎頭娩出後,胎肩仍處於骨盆的斜徑上,由於產力過強,使胎兒鎖骨在恥骨弓受到快速擠壓碰撞而骨折。
新生兒鎖骨骨折恢復較快,一般都於骨折的7~9天出現骨膜增生及骨痂形成,1~2年內隨著小兒的生長發育,肩部增寬,鎖骨的畸形均可自行消失,完全恢復原狀,不會留有後遺症。